由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經濟前瞻論壇2023年會”12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半年度形勢分析和‘十四五’中後期展望”。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建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斌,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韓保江等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來自國家有關部門、高端智庫以及企業界、媒體界和食品行業、農村金融行業代表近300人參會。
8月12日,經濟前瞻論壇2023年會在北京舉行。邯大金攝
馬建堂指出,中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交互疊加,國內影響與國際因素共同影響,使我國疫後經濟總體上持續回升、整體好轉,但回升和好轉過程有波動、有挑戰。隨著我國積極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經濟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這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余斌表示,中國經濟再平衡,就是要把經濟增長從過度依靠投資增長轉變到立足于消費擴張的軌道上來。首先,實現這一轉變並不是否定投資的作用。投資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實現這一轉變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有效擴大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水準。再次,實現這一轉變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
韓保江認為,“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動能結構將呈現出“新舊並存、混合發力”的特點,應科學選擇“新動能”,積極發展“新産業”、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十四五”後半期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新舊並存,優化升級的混合動力”。要確保經濟發展動力強勁,一是優化新舊動能混合發力的“離合機制”;二是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三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嚴格保護産權、穩定預期;四是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
論壇舉辦期間,還發布了《2022年度城市運營指數藍皮書》。
據悉,論壇前身為中國經濟前瞻論壇,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3屆。本屆論壇將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及下半年經濟形勢特點與成因,展望“十四五”中後期發展藍圖,並圍繞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與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開展專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