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界專家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種選擇”。
如何理解不同國家政黨發展及與其緊密相關的多樣化的現代化路徑?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在深圳舉辦,圖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致辭。主辦方供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就世界範圍的政黨與現代化的關係來説,中國的經驗非常難得和寶貴。
中國式現代化意味着什麼?鄭永年提出四大關鍵點:第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提法暗含着中國對現代化多元性的認知,不同文明對現代化含義的理解不同、內容不同,追求方式也不同。第二,我們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強調只有當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符合其自身的文明、文化和國情的時候,才會成功,而照抄照搬其它國家模式的現代化大多是失敗的,所以希望所有國家都能找到符合其文明、文化和國情的現代化模式。第三,中國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表明其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向外推行自己模式的現代化,不會將自身模式強加到其它國家。第四,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中國提倡文明對話,文明必須互學互鑒,共同推進世界的進步。
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在深圳舉辦,圖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地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變成國際話語優勢,都有重要意義。
張佔斌強調,中國構建自主知識體系除了要回應時代問題,還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結合全人類的共同特徵,仍需不斷學習各國的發展經驗和教訓。二是要把握好中國的特殊性。正是中國共産黨的出現,適應了我國國情,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才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在深圳舉辦。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如何理解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共同富裕?又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提出“實施‘提低’(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戰略,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議。
李實從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的平均值和最低值比較,指出中國要實現2035年的富裕目標所需的年均名義增長數值以及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他認為,一定的高目標可以造成一種態勢來倒逼改革,從而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深化改革的三大領域應聚焦在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法治社會建設上。
百川論壇——“政黨與現代化:中國與世界”2023研討會召開,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和商業係教授柏思德(Kjeld Erik Brødsgaard)發表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此外,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和商業係教授柏思德(Kjeld Erik Brødsgaard)也以“北歐政黨政治與現代化”為題發表了演講。(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