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科技金融 助力科技企業成長

發表于:2023-05-22 15:09:49

  

4月2日,在承德縣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家智能輸送機制造企業,工人在生産車間作業。新華社發(王立群攝)

  科技是強國之基,創新是興邦之魂。2023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5月8日,科技部與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工作會商會議,共同研究政策措施,支援推動中央企業建設科技領軍企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近期的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均聚焦“科技創新”主題,傳遞出2023年大抓科技創新的強烈信號。

  科技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核心主體和前沿陣地。隨著世界進入大科學時代,科技企業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不過,科技企業普遍具有強專業、輕資産、少抵押、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很難獲得與其核心競爭力相匹配的資金支援。而科技金融是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為基礎,以創新金融産品、服務模式、業務流程為手段,以服務科技企業發展、推進科技創新進程為目標的金融活動,能夠有效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因此,要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對科技企業的支撐作用。當前,如何利用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業成長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業發展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實現了從自主創新到自立自強、從“跟跑”參與到“領跑”開拓、從重點領域突破到係統能力提升的歷史性轉變,科技企業主體地位不斷加強,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政策支援力度逐漸加大。我國高度重視科技金融發展,先後制定了《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幹意見》《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援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等政策規劃,形成了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等一批代表性的科技金融發展模式。第二,科技金融基礎不斷夯實。以算力、網絡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字底座;以人工智慧、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為科技金融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以上海市科技金融資訊服務平臺、北京科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為代表的服務平臺逐漸完善,為科技企業提供了精準高效的融資服務。第三,間接融資模式持續創新。金融機構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創新科技金融産品和服務,智慧財産權質押、股權質押等新型融資模式接連涌現,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係逐步建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3%,高出各項貸款增速13.2個百分點;“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高出各項貸款增速12.9個百分點。第四,直接融資市場日益完善。目前,我國已形成包括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企業融資渠道逐漸拓寬,科技企業融資缺口極大彌補。截至2022年底,我國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突破500家,市值總和超過6萬億;截至2023年1月9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共1232家,總市值超11萬億元。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業發展的新挑戰

  隨著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其在助力科技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政策難落實。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係統性思維,統籌規劃不足,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部門聯動機制,導致科技金融工作出現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相關優惠政策難以落到實處。例如,廣西省科技廳曾出臺科技創新券支援科技金融貸款貼息政策,擬通過科技創新券抵扣的形式對科技企業獲得的金融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援。然而,由于科技創新券兌換全流程由科技部門主管,金融部門、財政部門對相關政策不熟悉、不參與,導致惠企政策難以落地。

  其次,標準不統一。目前,我國對科技企業的界定比較模糊,不同金融機構在實踐中對科技企業的認定標準存在較大差異。一部分金融機構將獲得政府部門認定的企業視作科技企業,另一部分金融機構則不作明確規定,由工作人員根據經驗自行判斷。科技企業認定標準的不統一,導致市場魚龍混雜和金融資源錯配,不利于金融對科技創新促進作用的充分發揮。

  然後,産品同質化。在間接融資領域,雖然金融機構積極利用科技金融手段創新信貸産品,但是大部分産品都集中在信貸流程優化、放款效率提高等方面,科技企業的信貸風險問題並未得到實質性解決。小部分産品如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雖取得一定成效,但礙于産權價值評估難、變現流轉難的現實問題,市場接受度並不高。由于金融機構缺乏對抵押融資機制的本質創新,導致信貸産品相對單一且同質化嚴重,信貸集中問題日益加劇,信貸市場出現了大企業資金過剩,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兩極分化局面。

  最後,市場不活躍。在直接融資領域,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後,我國科技企業的上市門檻逐漸降低,但是企業估值難、股票定價難的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對于科技企業的估值方法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不同模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估值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估值標準的不統一會加劇股票發行定價博弈,增大股票投資風險。加之疫情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投資活動放緩。因此,近年來直接融資市場活力明顯不足,科技企業融資成功率偏低。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企業發展的新思路

  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呢?縱觀國際經驗,以發達資本市場為依托的美國模式,以政策性銀行制度為依托的德國(日本)模式,以“政府投資+外資”為依托的新加坡模式,都為我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同時,隨著中國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科技金融發展必然以數字經濟為依托。因此,要破解科技金融發展難題,助力科技企業成長,必須堅持“科技賦能金融發展,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原則,推動科技金融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首先,落實科技金融惠企政策。科技金融惠企政策難落實的根本原因在于跨部門溝通協作不暢,因此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通過數字平臺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係統、跨業務的數據共用與聯動協同。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跨部門聯合工作機制,統籌安排,明確分工,分解任務,定期研討,跟進督查,使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明確科技企業評定標準。政府應鼓勵引導國家實驗室、一流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領軍企業等戰略科技力量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加快制定統一的科技企業評定標準,以精準支援科技企業成長。在制定過程中,政府要重點關注科技企業成長性評價模型開發工作,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評估的科技企業成長屬性評價體係。在明確標準後,政府還需進一步推進科技企業名錄庫建設工作,引導金融資本向硬科技領域精準配置。

  然後,豐富科技金融産品多樣性。要切實推進科技金融産品創新,實現多樣性産品供給,首先要解決科技企業的信貸風險問題,建立起完備的科技企業信用評價體係。政府應加快出臺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辦法,明確評價標準、流程、范圍;推進融資信用平臺建立適用于科技企業的融資信用評價體係,對科技企業進行全覆蓋信用評價;鼓勵金融機構借助大數據優化信用評價模型,突出智慧財産權等無形資産的價值,實現對科技企業的精準“畫像”。除了智慧財産權和股權質押貸款,金融機構還可探索創新“人才貸”“政信貸”“科研基礎設施優惠貸”“企業創新積分貸”等産品,切實增加信貸産品供給。

  最後,激發直接融資市場活力。針對直接融資市場缺乏活力的問題,政府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政府要扎實推進全面注冊制改革平穩落地,增強基礎制度的適應性和包容性,持續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板塊架構和功能。通過制度創新暢通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渠道,降低其交易成本,促進其生命周期融資鏈的無縫銜接。另一方面,政府應探索建立統一的科技企業估值方法,鼓勵金融機構利用大科技信貸、大數據分析等方法協助完成對于擬上市及上市企業的投資分析,從而解決科技企業估值難、定價難的問題,降低機構投資風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作者:黃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院長、長聘副教授,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曉冬: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