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以競爭之名行霸權之實

發表於:2022-05-24 17:44:00

  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美國繼續搞“小圈子”、“新冷戰”,強化美國霸權行徑。今年參眾兩院分別推出不同版本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法案內容表面上以競爭為名增強美國競爭力,實質上充斥着冷戰零和思維。“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關鍵內容大篇幅肆意曲解、誣衊抹黑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動用戰略、經濟和外交工具,鼓吹美國政府應強化對華競爭的戰略目標,就&&、涉疆、涉港、涉藏等問題指手畫腳,根本違背了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和人心所向,對世界健康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眾議院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有個藍本——法案全稱為“2021年生物經濟研究與發展法案”,由美國眾議院眾議員艾迪·強森於2021年7月提出,旨在確保美國在工程生物學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因爭議較大而被擱置。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人的推動下,2022年伊始,該法案糅合先前的“美國芯片法案”“鷹法案”等多部法案,以“美國競爭法案”的新名字再次出現在國會上。2022年2月,眾議院以222票贊成、21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該法案。

  眾議院版本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通過後再送至參議院。但參議院將法案內容整體換成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2021年4月提出、2021年6月8日在參議院通過的“美國創新及競爭法案”。

  2022年3月28日,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28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經參議院修改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法案接下來送回眾議院展開協商會議,並再次進行表決。這表明法案以“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為主要藍本展開兩院協調。

  2022年4月,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布與參議院舉行會議的眾議院成員名單,參眾兩院對“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開始進行協調。根據有關法律,參議院可刪除法案中“沒有實際支出”的條款,眾議院可否決與法案核心內容“不相關”的條款,確定一致版本後,呈送美國總統拜登簽字方能生效。

  從目前發布的版本看,參眾兩院對“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的分歧更多體現在貿易相關問題。雖然參眾兩院通過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存在分歧,但目標都是繼續強化美國霸權,實現美國繼續引領全球,參眾兩院關於“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在戰略層面具有共識,分歧的協調更多體現在具體政策及策略選擇上。參眾兩院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都包括斥資520億美元發展半導體産業,強調增加對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等教育項目投資,增加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助,保持美國在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機構中的領導地位。兩院版本的分歧突出體現在貿易問題相關的政策。眾議院版本包含了氣候變化相關條款,涉及環境標準問題,體現民主黨對氣候問題的訴求,但參議院版本沒有相關條款。存在分歧的內容還包括美國對外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綜合關稅法案及301關稅排除條款等內容,特別是參眾兩院對華3000多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豁免等問題分歧較大。

  “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突出遏制中國戰略

  特朗普執政時期將中國列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拜登政府繼續沿襲這種定位,美國強化霸權重點就是將中國作為假想敵,不擇手段遏制打壓中國,“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就是遏制中國戰略的重要體現。2021年4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和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楊共同提出“無盡前沿法案”,強調通過贏得對華競爭繼續維持領先地位,但由於爭議較大未獲通過。當年5月,舒默在“無盡前沿法案”基礎上推出“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計劃在科技研發方面投資2500億美元,為與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全面抗衡作準備,該法案於當年6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這構成參議院所倡導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的主要內容,但眾議院未進行投票,而是提出了提振美國的高科技研究和製造,以對抗中國的新版本,並在今年通過了3000多頁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儘管參眾兩院對法案仍然存在分歧,但強化對華戰略競爭卻是共識。

  “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與時代發展訴求相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全球性擴散與俄烏局勢升級促使大變局加速調整,美歐主導的發達大國從金融、貿易、技術等領域對俄羅斯強化制裁舉措,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控制通脹,國際金融市場及原油市場都出現劇烈波動,全球發展面臨新的重大不確定性。世界各國亟待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但美國作為全球秩序的主導者,宏觀政策上漠視國際協調,炮製所謂的美國競爭法案,以競爭之名行霸權之實,排斥、威脅、恐嚇他人,人為造成相互隔離甚至隔絕,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無助於全球經濟發展,更無助於美國滯脹問題的解決。

  “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與全球化大勢相悖。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世界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計。近幾十年來伴隨着全球化水平大幅提升,開放合作釋放促進全球發展的巨大動能。雖然全球經濟發展與諸多因素有關,但當代全球經濟更快發展顯然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的大勢所趨。“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不以合作為原則,以美國自身利益為唯一出發點和落腳點,大肆強調産業鏈重構,採取非合作甚至脫鉤的戰略舉措,成為逆全球化的吹鼓手,與全球化大勢相悖,擾亂全球治理體系。

  “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與培育世界發展根本動力相悖。創新是引領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只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

  站在十字路口,世界經濟如何實現長足發展考驗着各國的智慧和勇氣,需要各國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各國應該加強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極力倡導美國霸權,充滿零和博弈的競爭思維,人為製造科技創新的孤島,倡導封閉創新體系,這與世界開放式創新相悖,無助於推動世界生産力的持續變革。

  監製:唐心怡
  編輯:孫惠 付敬
  校對:周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