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

發表於:2022-04-22 17:44:14

  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國際政治、安全、經濟格局正經歷重大調整,發展與衝突將成為未來相當長時期全球的突出矛盾,並且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將發生某些重大變化。

  從現實看,雖然發展仍然是各方的共同需求,但衝突也將成為常態。我國是一個發展大國,統籌發展與安全成為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面對發展與衝突這一突出矛盾帶來的挑戰,要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關鍵在於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高水平開放形成統籌發展與安全新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全球再平衡。

  一、以高水平開放形成統籌發展與安全新格局

  發展與安全相互融合、互為條件。發展是目標,沒有發展就難以形成持久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全是前提,沒有安全保障就難以形成發展的大環境。在發展與衝突成為全球突出矛盾的特定背景下,需要在高水平開放中促進發展,在開放發展中強化安全保障。我國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不僅對自身中長期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而且有利於營造穩定安全的內外環境。

  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背景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過去幾十年,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特定背景下,我國在持續擴大開放中融入世界經濟,既推動了自身經濟的較快增長,也提升了在全球治理中的戰略地位。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由此,我國發展面臨着的外部矛盾風險因素將會明顯增多。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要強化底線思維,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需要在區域布局、産業布局與制度安排等方面統籌謀劃。此外,我國的發展伴隨着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要着力處理好社會結構調整變化的利益關係,防止和化解某些矛盾與風險。

  統籌發展與安全關鍵在於推動高水平開放。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以高水平開放實現發展與安全的動態平衡。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各類商品要素自由流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效率;需要增強供需體系韌性,實現更加安全的發展;需要把握機遇,以高水平開放務實推進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設,合力建設RCEP這一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有利於充分釋放市場的潛力與活力,有利於贏得國內發展與國際合作競爭的主動。

  以統籌發展與安全為核心目標推進高水平開放。從實踐看,按着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要求推進高水平開放,重在優化內外開放布局,在擴大共同利益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安全。首先,推進以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為重點的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倒逼國內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水平市場經濟體系。其次,以RCEP生效為契機,優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布局,深化與東盟在農業、數字經濟、加工製造、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交流。第三,要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有重要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使其成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交匯點,並在區域發展合作中發揮戰略樞紐作用;要以能源結構轉型和清潔發展機制為重點務實深化中歐合作,為我國統籌發展與安全贏得更大戰略迴旋空間。

  二、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是破解一切矛盾的保障,是我國保持戰略定力的條件。現在是,今後也是。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統籌發展與安全的主要矛盾在發展。作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結構轉型,就能跨越高質量發展的門檻,就能更有效地應對風險和挑戰。

  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我國結構轉型趨勢相適應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是開放與發展的相互融合,是國內與國際市場的重要連接。當前,面對國際形勢的嚴峻變化,要盡快把新發展格局做實,以釋放中長期經濟增長的潛力;要協同推動高水平開放與強大國內市場建設,在加快構建內外對接的市場制度規則體系方面全面破題;要在高水平開放中補齊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短板,進一步增強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重在高水平開放。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既取決於産業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能源結構等方面的轉型,也取決於科技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優化。以消費為例,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人均支出首次超過1萬元,佔比達到44.2%,服務型消費規模首次超過15萬億元。儘管面臨疫情等多方面挑戰,但以服務型消費為重點的消費結構升級趨勢並未改變。與服務型消費相適應的産業布局、相關制度安排如果到位的話,到2030年服務型消費佔比將有可能達到55%~60%,形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現實看,提升服務型消費的比重,很大程度依賴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賴於以制度型開放為特點的高水平開放。

  將高水平開放優勢轉化為安全優勢與競爭優勢。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1年,我國出口超預期增長,出口規模達3.3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9.9%,不僅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加大世界對我國製造業的需求程度。客觀看,提升“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高水平開放。2021年,我國從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高科技産品佔進口總額的22.8%。因此,我國仍要在高水平開放中主動適應全球分工體系調整重組,打造更加穩定的區域産業鏈供應鏈。同時,在高水平開放中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在公平競爭、反壟斷、市場透明、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強化制度性安排,形成發展與衝突下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三、以高水平開放強化發展戰略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高水平開放強化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戰略,有利於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有利於在打造穩定安全的大環境中贏得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機遇。

  以高水平開放形成統籌發展與安全的保障機制。例如,在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向我國傳導壓力增大的背景下,統籌金融發展與安全,要在高水平開放中強化國家金融安全戰略職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適應統籌能源安全與能源結構轉型的需求,要強化能源安全統籌協調職能;適應數字經濟競爭新趨勢,要從國家層面統籌數據安全與數字經濟發展,強化數字經濟統籌協調的戰略職能。

  以高水平開放強化國家對外發展戰略。例如,未來幾年,國際經貿規則與秩序將面臨深度調整。適應這一變化,要強化國家國際貿易談判、管理等職能;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的趨勢,要進一步強化央行國際貨幣政策協調合作職能;隨着我國對外援助規模的擴大,要強化國家對外援助的戰略統籌職能,實質性提升國家對外援助的效果與效率,並在對外援助中增強中國倡議、中國理念、中國主張的國際傳播能力。

  以高水平開放深化結構性改革。面對發展與衝突的嚴峻挑戰,開放成為鮮明旗幟,開放成為最大改革。要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全球戰略出發,促進高水平開放與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直接融合。制度型開放不僅涉及經貿領域的深層次改革,也涉及某些社會領域的深層次改革。推進能源領域的開放,不僅涉及能源結構調整,也涉及到生産、生活方式的變革。強調開放是最大改革,就是要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就是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全球再平衡。今天,面對發展與衝突的突出矛盾,要以新的戰略眼光看待開放與改革的關係。

  過去40多年,我國的發展得益於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今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發展與衝突矛盾的挑戰,如何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如何以高水平開放促進全球再平衡,是我國發展戰略和全球戰略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