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游客在貴州省貴定縣盤江鎮“金海雪山”景區觀賞油菜花。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産,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在新的起點上,如何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仍是網友非常關注的焦點。
新形勢下,我們要如何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穩産保供?在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如何才能避免大規模返貧現象的發生?下一步,鄉村振興還要補足哪些短板?思客收集網友的兩會問題,邀請專業人士進行解答。
網友“大美蒼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這些舉措的背後意味着什麼?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我們還要做些什麼?
唐仁健(農業農村部部長):地是糧食生産之根之本。地之不存,糧將焉附?中國14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我們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面積大概穩定在23-24億畝,如果按1.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這是底線,不能再低了。
辛賢(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落實“藏糧於地”就要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措施,以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而“藏糧於技”是要加快技術進步,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水平,提高農業生産的全要素生産率。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糧食安全確實對我們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尤其是今年中央也&&了一系列非常好的政策,來激勵農民種糧食。農民種糧有錢賺,國家糧食才安全。另外要通過保險讓這些糧食主産區的三大主糧全覆蓋,讓農民種糧不再擔心。
網友“靜待花來”:去年,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對這一來之不易的重要成就,如何才能避免大規模返貧現象的發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
唐麗霞(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差別,才能更好地調整組織架構、目標設置、路徑選擇、政策配套等,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但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脫貧攻堅成果還比較脆弱,如脫貧標準不高,返貧風險大;政策干預作用強,市場機製作用弱,扶貧産業還未形成市場競爭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後續管理面臨可持續困境以及如何實現扶貧資産的有效利用等,一些地方不僅要開始謀劃鄉村振興,還要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張紅宇(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兩條道路,其一是産業脫貧,其二是就業脫貧。在脫貧效果較好的地區,都有比較穩定的産業。因此,要引導各地的小産業對接全國大市場,推動各類小産業做優做大做強,構建完備的産業鏈,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促進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讓普通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可以解決貧困代際傳遞的問題。針對就業,一方面要引導脫貧群眾正規就業,到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就職,獲取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引導脫貧群眾通過個體經營,或從事家政護理、扶貧車間務工等靈活的方式就業。
網友“小仙女愛吃牛排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持續深化改革。下一步,鄉村振興還要補足哪些短板?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數字經濟是數字鄉村的重要內容但也是鄉村振興最大的短板。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快速發展主要依靠消費者無償提供的個人數據打造了數據庫,但在農業領域,這些數字經濟的企業幾乎都不掌握生産端數據,因為生産端在農業,它是跟自然資源環境條件緊密結合的,無論它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以至於生産端的數據收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新的技術手段。
趙皖平(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目前我國物流快遞業存在總體供給不足、城鄉結構分佈不均、農村電商物流分散規模小等問題,阻礙了鄉村産業和規模經濟的發展。要加速農村電商與農村寄遞物流業融合發展,依託各大涉農&&,通過拼單等各種創新模式做大訂單,強化與農戶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的銜接,雙向發力打通農村物流“最初和最後一公里”,促進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
唐麗霞(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鄉村振興目前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是人才不足,促進人才的雙向互動也格外重要。一些政策更多聚焦於吸引人才返鄉,而非人才下鄉,從而限制了人才的範圍,人才下鄉還面臨着政策和條件的雙重約束。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得住人才,改變鄉村人才向城市單向流動的趨勢,是非常關鍵的。目前,在一些地方開始探討實施鄉村CEO計劃,即聘請專業人才來經營鄉村集體資産,從而壯大村集體經濟,這些嘗試為解決鄉村振興面臨的人才困境起到了探索性的作用。
監製:李曉雲
編輯:馬宇聰
校對:郭建偉
更多精彩
中國“發展密碼”五問① | 2022年實現穩增長的優勢和抓手在哪兒?
中國“發展密碼”五問②|2022年如何深挖國內消費潛力?
中國“發展密碼”五問③|2022年如何為中小企業發展“添柴加薪”?
中國“發展密碼”五問④|2022年“雙碳”工作如何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