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十四五”期間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發表于:2022-01-16 09:40:16

  2021年12月28日-29日,由新華網主辦,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主辦,新華網思客、人文清華承辦的“2021新華網思客年會”在北京以線上論壇的形式舉行,本次年會聚焦“中國經濟的下一程:新格局 新優勢 新篇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裏曼講席教授白重恩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白重恩認為,“十四五”期間,總體來説我們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盡管面臨各方面挑戰,但也有很多機遇,管理好這些機會和挑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經濟增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裏曼講席教授白重恩出席“2021新華網思客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錄:
  2021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從經濟上來説也是這樣,因為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有一些經濟活動還是受到了限制,特別是對服務行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全球都面臨著疫情的不確定性,相對來説,中國對疫情的控制做得比較好,而其他國家生産的恢復,尤其是制造品的生産恢復沒有中國做得好,所以其他國家的生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負面的影響,而中國的生産基本恢復了正常,這時候其他國家因為供給跟不上,但需求並沒有減少,就要從中國進口來滿足它的需求,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制造品的出口表現得非常強勁。2021年我們整體的經濟增長還是不錯的,雖然有一些傳統服務業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但是我們的制造業,尤其是跟出口相關的行業還是有很多機會。
  同時因為全球對制造品的需求增長比較快,就帶來了上游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增長比較快,這又為我們的企業帶來了挑戰,因為企業為了上游的原材料要付出更高的成本,這個情況到2022年會怎麼樣?
  首先,疫情還是面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剛才説的有一些問題還會繼續存在。
  另外就是其他國家經濟的恢復,不僅有疫情的不確定性,還有其他方面的不確定性。疫情帶來了人們對工作態度的轉變,有一些發達國家盡管有很多崗位在空缺,工資也在增長,但是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去就業,那麼即使疫情消失了,這些人會不會仍然不願意去就業?這就會造成雖然有工作的需求但是勞動力供給跟不上,所以工資會繼續增長,通脹的壓力就會比較大,所以2022年,其他國家勞動力的供給也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因為勞動力供給的問題影響了各個方面,尤其是物流方面,如果卡車司機不積極地去上工,那麼貨物的運輸就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對于我們來説,幫助那些受到負面影響比較大的企業渡過難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些企業包括剛才我們説的一些傳統服務業,因為要疫情防控,他們的業務受到了約束。此外一些企業高度依賴上游的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對這些企業造成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我們也需要關注這些企業。
  我們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一直強調“六保”,其中有一保就是保市場主體,我認為2022年保市場主體仍然是我們重要的任務之一。怎麼來保市場主體是需要政策上好好設計的,因為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同樣的情況,如果是給所有的企業提供同樣的幫助,那麼成本會太高。怎麼能更有針對性地對那些承受壓力比較大、損失比較嚴重的企業來提供幫助,是我們2022年應該特別去考慮的。這有很多辦法,比如可以通過企業增值稅的數據來看哪些企業對原材料的依賴性比較強,再有針對性地給他們提供支援,包括降低他們購買原材料所要支付的稅收,這樣我們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來保應該保的市場主體。
  “十四五”期間,總體來説我們還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如果各方面都較正常,我們還是有潛力來獲得比較高的增長速度。當然這不是以前我們10%那樣的增長速度,也不是7%的增長速度,在“十四五”期間要獲得平均5%左右的增長速度,還是有希望的。怎麼來實現這樣的增長,也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另外也要考慮到“十四五”期間我們所面臨的一些特殊挑戰。包括疫情的影響會不會持續比較久,疫情所帶來的人們行為的變化,包括就業的積極性變化是不是會持續比較久,疫情讓人們對于供應鏈的安全更加關注,會不會帶來全球供應鏈的重整,還有就是疫情所帶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化,疫情結束後,要改變這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轉向的時候,會帶來什麼樣的波動,這也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就是國際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有一些發達國家在地緣政治方面制造一些麻煩,這些麻煩會對我們經濟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們要考慮好怎麼去更好地應對。
  總體來説,“十四五”期間我們仍然有很好的增長機會,盡管面臨各方面的挑戰,但也有很多機遇,管理好這些機會和挑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經濟增長。

  監制:李曉雲
  編輯:崔祎璁
  校對:郭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