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博物院辦金絲發罩特展 展現明代金銀首飾之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27 09:33: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無錫博物院辦金絲發罩特展 展現明代金銀首飾之美

字體:

展出的金絲發罩。 孫權 攝

  中新網無錫7月26日電 (記者 孫權)“明代的金銀飾品極為豐富,工藝精美、設計巧妙,在美學風格上一改宋代的清雅秀美和意趣恬淡,越來越趨於奢華濃艷。”26日,無錫博物院展覽部策展人盛敏向參觀者介紹明代金銀首飾的特點。

  當天,無錫博物院“奢華之美——明·金絲發罩特展”開展,展覽所展出的明代金絲發罩,以極細密的金絲編織而成,工藝精細複雜,形似輕薄的紗冠,整體清雅秀麗,卻又顯得貴氣十足。

  金絲發罩又稱金絲䯼髻,明代也稱金冠、金絲梁冠、金絲髻,為明代已婚女子在正式場合戴在發髻上面的發罩,通常以金銀絲或馬鬃、頭髮、篾絲等材料編成,外覆阜色紗,佩戴時罩於頭頂發髻之上。

金絲發罩的正面。 孫權 攝

  “明代出嫁的女子一般都要戴䯼髻,它是女性已婚身份的標誌。由於身份、家境的差異,當時女子佩戴的䯼髻材質也各不相同,比較常見的是三種,即頭髮䯼髻、銀絲䯼髻、金絲䯼髻。”盛敏介紹,到了明代中葉,隨着經濟的發展和風俗的侈靡,身份高貴或家境富裕的已婚女子都以佩戴金絲䯼髻為時尚。

  以此次展出的金絲發罩為例,該發罩由頂、檐兩部分連接而成,以粗金絲製成框架和旋卷紋,再蒙以極其細密的編織金絲的罩網。帽頂略呈球形,帽檐做成圓形寬帶狀,正中用粗金絲做出二道梁,兩側旋卷紋呈向後彎曲狀,左、右、前部各有一個小孔,以用來插簪。金絲䯼髻在明墓中屢有出土,造型和工藝則有精粗雅俗之別,本件在整體造型和編織工藝上屬同類器物中的上品。

  “該金絲發罩對細金工藝的技術要求極高,工匠們需將黃金通過1000℃以上的高溫熔化,再用工具拉成粗細均勻的金絲,進行複雜的編織。”盛敏介紹,此次展出的金絲發罩為國家一級文物,通高8.5厘米,底徑8.2厘米,重86克。“這件作品真實地呈現了古代細金工匠們高超精湛的手工技藝。”

“奢華之美——明·金絲發罩特展”吸引市民觀展。 孫權 攝

  盛敏希望通過此展覽,能夠讓廣大觀眾近距離觀賞到明代金銀首飾之佳作,感受明代精湛的工藝及獨特的審美風尚。

  明代女子的金絲䯼髻,一般都與簪釵首飾一起佩戴使用,有時候也可以單獨佩戴。女子們可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式樣的簪釵搭配。如遇重要場合,䯼髻上就要插戴包括分心、挑心、花鈿和金銀簪等在內的成套首飾,稱為“頭面”。

策展人介紹“奢華之美——明·金絲發罩特展”的互動環節。 孫權 攝

  為了增加展覽互動性,讓市民更直觀地感受明代“頭面”中發罩和簪釵如何配合使用,無錫博物院還特別為該展定制了一款互動游戲,市民可通過展廳電子屏,以選擇發罩、髮簪等操作,實現個性化的“頭面”定制。

【糾錯】 【責任編輯:譚雪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