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

  • 2015年4月30日 “信使號”結束使命

    “信使號”重1.2噸,與其他的探測器不一樣,它的結構很奇特,除了科學儀器、太陽能帆板、助推器外,為了保護飛船上的儀器免受太陽近距離的高溫損害,科研人員還為“信使號”專門設計了一個陶瓷材料的曲面長方形遮陽板。

  • 2017年4月29日 AG600水陸兩棲飛機成功進行首次滑行

    AG600總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採用單船身、懸臂上單翼布局及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選裝4&國産渦槳-6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時,最大航時10小時,最大航程超過4000公里,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

  • 2015年4月28日 “海洋六號”開啟第36次大洋科考任務

    2015年4月28日,“海洋六號”科考船從廣州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遠赴太平洋,執行深海資源調查和第36次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 2006年4月27日 “遙感衛星一號”成功發射

    “遙感衛星一號”質量為2700余公斤,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産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在發射升天之後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2013年4月26日 “高分一號”成功發射

    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高分一號”是一顆具有2m全色分辨率/8m多光譜以及16m多光譜分辨率,同時具備60km和800km超大幅寬成像能力的現代化光學遙感小衛星。

  • 2008年4月25日 首顆數據中繼衛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5日,我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採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通用&&並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 2014年4月24日 首列市域快軌車輛下線

    2014年4月24日,我國首列市域快軌列車下線。市域快軌交通,指的是大城市市域範圍內的客運軌道交通線路,服務於城市與郊區、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重點城鎮間等,服務範圍一般在100公里之內,市域快軌交通屬於廣義城市軌道交通的範疇。

  • 1967年4月23日 “聯盟1號”發射升空

    “聯盟號”飛船是一艘組合式飛船,最大直徑2.7m,總長7.7m,質量6.8t,由近似球形的軌道艙、鐘形返回艙和圓柱形服務艙3個艙段組成,內部可居住空間比前一代飛船東方號飛船增大了一倍,可乘坐3名航天員。

  • 2014年4月22日 株洲基地首&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下線

    2014年4月22日,株洲基地首&&型兆瓦級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下線。直驅式風力發電機,是一種由風輪直接驅動發電機的風力發電機組,這種風力發電機採用多極發電機與風輪直接連接進行驅動的防止,免去了齒輪箱這一傳統部件。

  • 1985年4月21日 電機製造專家褚應璜逝世

    1985年4月21日,我國著名電機製造專家褚應璜逝世。褚應璜1908年3月出生於浙江嘉興,193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之後留校任教。兩年後,前往上海華成電器廠參加工作,負責設計製造交流異步電動機及其控制設備。

  • 2017年4月20日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從我國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運貨飛船是從載人飛船演變過來的,它可以運輸推進劑燃料、維修和更換的設備、航天員的生活、工作用品以及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等,此外還能用於調整空間站軌道高度。

  • 1982年4月19日 “禮炮7號”空間站發射入軌道

    1982年4月19日,“禮炮7號”空間站發射入軌道。從1971年蘇聯首個太空站發射成功之後,載人太空飛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蘇聯發射了多個禮炮號空間站。

  • 2014年4月18日 青島膠州灣隧道正式運營

    2014年4月18日,青島膠州灣隧道正式運營。膠州灣隧道是中國當時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9.47公里,其黃島端起點為濱海大道,終點為市區團島路與瞿塘峽路交叉口,設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每小時。

  • 2011年4月17日 相變存儲器芯片研製成功

    相變存儲器,簡稱PCM,相比於傳統存儲器利用電荷形式進行存儲,相變存儲器主要利用可逆相變材料晶態和非晶態的導電性差異實現存儲,被稱為是“操縱原子排列而實現存儲”的新型存儲器。

  • 1961年4月16日 華8井首次見到工業油流

    華8井,即華北第8號基準井,也是華北地區第一口見油井,也是勝利油田的發現井,位於東營凹陷北部,東營構造頂部,其地理位置在如今東營區東營村東1500米處,設計井深2500米。

  • 2014年4月15日 “海洋六號”前往南海執行科考任務

    “海洋六號”科考船早在2008年10月就在武昌造船廠建成下水。該船總長106米,型寬17.4米,型深8.3米,設計吃水5.5米,設計排水量4600噸,最大排水量5287噸,試航速度17節,自持力60天,續航力15000&&,可在國際海域無限航區開展調查。

  • 2017年4月14日 美國宇航局宣布土衛二具備支持生命的必要條件

    2017年4月14日凌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召開記者會,宣布“卡西尼”號探測器的巔峰發現:土星第六大衛星“土衛二”上面有海洋存在,有支持生命生存的可能性。這次發現被視作“卡西尼”號職業生涯的頂尖成就。

  • 2017年4月13日 “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啟動

    2017年4月13日,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核安全局在京發布《“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實施方案》,宣告我國自主知識産權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範正式啟動。

  • 2016年4月12日 “王德民星”正式命名

    2016年4月12日,茫茫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王德民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王德民,以其對大慶油田持續高産穩産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這一永久性崇高榮譽。

  • 2017年4月11日 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乘“雪龍”號凱旋抵達上海

    2017年4月11日,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乘“雪龍”號凱旋抵達上海。當日,搭載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科考船完成總航程約3.1萬海裏航行,返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 2013年4月10日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去世

    2013年4月10日,英國生理學家、劍橋大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愛德華茲去世。“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有個孩子”,“沒有什麼比孩子更特別”。這是他的名言。他被稱為“試管嬰兒之父”,201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16年4月9日 美國首次成功實現海上火箭回收

    SpaceX火箭成功的在海上定點着陸,這是多次利用的火箭試驗的一個里程碑。當時,“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 2016年4月8日 首個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空間站

    2016年4月8日,首個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空間站。充氣式航天器就是以薄膜材料製成,在折疊包裝之後發射至太空,能夠在軌充氣展開並鋼化形成所涉及的幾何外形的空間結構,它具有質量輕,包裝體積小,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易於製造,成本低廉等優點。

  • 2001年4月7日 “奧德賽”火星探測器發射

    “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繼“火星氣候衛星”和“火星極地着陸者”之後的第三個宇宙探測器。它是當時美國航空航天局有史以來製造的最精密的探測器,標誌着美國開始重新啟動火星探測計劃。

  • 2017年4月6日 藏中聯網工程正式開工

    2017年4月6日,藏中聯網工程正式開工。藏中聯網工程是繼2011年建成青藏聯網工程、2014年建成川藏聯網工程之後,對西藏中部拉薩、日喀則、山南、那曲和林芝等西藏電網主要負荷中心地區網架的一次空前“重構”。

  •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衛星發射成功

    1991年4月5日,康普頓伽瑪γ射線天文&衛星(CGRO)發射成功。這一衛星望遠鏡重大重達17噸,採用三軸穩定涉及,指向精度優於0.5°,姿態控制精度0.03°。運行在約450km的圓軌道上,軌道傾角28.5°,設計壽命6-8年。

  • 2008年4月3日 我國首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今天交付

    2008年4月3日,我國首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交付。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LNG已成為本世紀初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優化能源結構的開發利用重點。LNG運輸船需能保證在零下163℃低溫下,像變魔術一樣,把天然氣“壓”成液態,使其體積縮小到1/600。

  • 1998年4月2日 太陽過渡區與日冕探測器發射

    TRACE即太陽過渡區和日冕探測器,是NASA的一項小型探測器任務,其目的是進行日冕和太陽過渡區的高空間和時間分辨率成像工作。此次發射這顆衛星是為了對之前發射的SOHO即太陽與日光層觀測衛星任務的補充。

  • 2000年4月1日 我國樁基動力學創始人唐念慈逝世

    作為我國著名的岩土工程專家,2000年4月1日,我國樁基動力學創始人唐念慈逝世。唐念慈長期從事岩土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早在1978年,唐念慈就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渤海海洋&&樁基動力分析,為我國樁基動力學進行了開拓性研究。

  • 2016年3月31日 國內首款高寒“高鐵醫生”正式下線

    2016年3月31日,國內首款高寒“高鐵醫生”正式下線。這款高寒綜合檢測列車是根據通信、信號、弓網、軌道、車輛動力學響應和輪軌力等檢測功能的需求,基於CRH380BG型高寒動車組&&研製的,是當時國內唯一一款能夠適應高寒地區檢測需求的高速動車組。

  • 2015年3月30日 太空擺渡車發射升空

    2015年3月30日,太空擺渡車發射升空。太空擺渡車是在火箭上增加的擁有獨立控制系統和動力系統的航天運載飛行器,這种太空載具可以極大地增加人類探索太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