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陽 重在養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9 08:37: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立夏養陽 重在養心

字體: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自然界從“生”到“長”的轉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普外/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於淼提醒,立夏期間,升溫快、雨水頻、濕氣重,南方“濕熱”與北方“燥熱”並存。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需以“心”為核心,兼顧護陽與祛濕。

  立夏是否意味着夏天真正到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養生方式也需因地制宜。”於淼介紹,此時,南方地區如廣東、福建已正式入夏,氣溫攀升至30攝氏度以上,雨水增多,濕熱交織;北方地區如華北、東北仍處於春夏之交,晝夜溫差大,偶有幹熱風,需警惕“假夏天”帶來的忽冷忽熱。

  “夏季心火易旺,表現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血壓波動。”於淼指出,此時可多吃紅色食物,如櫻桃可補心血,紅豆可清心火,西紅柿可以斂汗生津。此外,每日按揉內關穴(手腕橫紋上3指),可寧心安神、緩解心悸。

  立夏時濕熱困脾,容易導致食欲下降、腹脹、疲勞,甚至濕疹頻發。於淼説,推薦食療祛濕,比如用冬瓜、薏米、扁豆煮湯,或飲用陳皮茯苓茶,有助健脾利濕。藥膳方面,可以選擇四君子粥,溫和補氣,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

  “立夏時節,需注意起居有常、飲食清淡、運動適度、靜心戒怒。”於淼建議,晚睡不要超過23點,以順應陽氣升發;午睡30分鐘,可養心護陽、緩解“夏打盹”。飲食注意增酸少苦,例如烏梅、檸檬、山楂可生津開胃;苦瓜、萵筍等苦味食物食用過量易傷脾胃,濕熱體質者尤其慎食。運動以溫和為主,如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極拳,微微汗出即可;大汗後要及時飲用淡鹽水,補充電解質。情志方面,需靜心戒怒,避免“情緒中暑”,可以聽舒緩音樂、練習書法,或午後靜坐10分鐘,調息凝神。

  民間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於淼介紹,中醫推薦可適量食用地三鮮和果三鮮。地三鮮裏,莧菜可清熱解毒、蠶豆可健腦安神、蒜薹天然抗菌;果三鮮裏,櫻桃能補鐵養心、枇杷潤肺止咳、楊梅能生津消食。應季蔬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高,適當食用有益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