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航天開啟“高效發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3 08:49:47
來源:光明日報

我國商業航天開啟“高效發射”

字體: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3月12日凌晨,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以下簡稱“海南商發”)一號發射工位點火升空,以“一箭十八星”方式,成功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既是海南商發一號工位的“首秀”,也是長八火箭首次依託專屬工位執行任務,標誌着我國商業航天高密度發射能力實現重大突破。

“7+7測發周期”,頻次更快

  2024年11月30日,海南商發二號工位首發成功。此次任務,一號工位首飛告捷,標誌着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走近剛剛經歷首飛的一號工位,空氣中仍殘留着火箭尾焰的余溫。指着塔架底部雙嚮導流錐上殘留的水跡,海南商發建設任務專班主任張國棟説:“區別於傳統的地下導流槽,一號工位用雙嚮導流錐進行地面排導,分流火箭發射時發動機産生的熱量。”

  未來,一號工位將採用“7+7測發周期”計劃,即7天準備發射、7天恢復設備。如何滿足快節奏的發射頻率對發射工位性能的更高要求?

  “無論是建設還是設備恢復,都要快!要更快!”張國棟&&,為降低火箭點火後對地面設備造成的燒蝕和破壞,一號工位採用了擠壓式噴水系統,通過使用高壓大流量噴水,保護地面設備並形成水幕,降溫降噪效率提升30%,同時減少發射後設備恢復的時間,而且該系統無需額外動力輸水,維護周期縮短50%,為高頻次發射奠定了基礎。

  此外,首次實現加注後前端無人值守、首創地面導流裝置、具備二級液氧全過冷加注能力、測控系統100%自主可控等技術突破,也成為一號工位打造國際一流發射工位的最大底氣。

“智慧發射場系統”,管理更便捷

  在此次火箭發射前的準備過程中,測髮指揮大廳的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隨時查看、監控整個海南商發的所有系統,這離不開“智慧發射場系統”的“運籌帷幄”。

  “‘智慧發射場系統’是海南商發的‘大腦’和‘中樞神經’,採用一體化測髮指揮信息融合技術,全域指揮管控發射任務全要素,全面提高海南商發的運行管理效率和智慧應用水平。”“智慧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劉巧珍介紹,在所屬系統設備出現故障時,該系統還可以第一時間清晰、直觀地標注出故障點的位置,大大提升故障排查效率。

  此次發射任務中,“智慧發射場系統”還首次擴充了海南商發的健康管理功能,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能夠迅速診斷並提出解決方案,再反映至綜合運維管理&&。“&&不但能清晰查看海南商發所有設備健康狀態,還能在設備接近壽命期限時發出提醒,從而減少大量的人工巡檢作業。同時,得益於遠控電磁閥和調壓閥的研製成功,工作人員只需點擊幾個按鍵,就能完成原本需要人員到現場手動完成的加注、調壓等工作。”在劉巧珍看來,這些都大大提高了一號工位的自動化和無人值守水平。

“強強聯合”,發射密度更高

  “長八火箭的運載效率與能力,在國內同級別中型火箭中位居前列,尤其適用於太陽同步軌道及低軌道大型星座組網任務。其模塊化設計可靈活適配多種構型,為1100公里軌道衛星網絡建設提供最優解決方案。”長征八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宋徵宇介紹。

  作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面向商業航天市場的先驅者,長八火箭如何適應商業航天快速響應、降本增效的新要求?

  此次發射任務中,長八火箭與一號工位“強強聯合”,突破性採用“新三垂測發模式”,將箭體分段垂直轉運,芯一級助推組合體、芯二級箭體、星罩組合體分別通過公路運輸至發射區後完成總裝——這一模式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和廠房佔用時間,未來有望實現每週一次發射的高密度任務需求。

  “我們還首創了‘脈動式生産測試發射一體化’模式,在海南總裝測試廠房內配備雙脈動生産線與3個垂直工位,實現火箭生産、測試、發射全流程高效銜接。”宋徵宇告訴記者,通過精簡發射場流程、優化測發隊伍配置,火箭研製團隊將傳統出廠測試與發射場測試結合,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主力型號,長八火箭此前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隨着專屬工位的啟用,長八火箭的年發射能力將實現跨越式增長。”長征八號系列火箭總指揮肖耘&&,今年長八火箭將承擔多批次組網發射任務,專屬工位的高效運作能力可顯著縮短任務周期,為商業用戶提供更快捷、可靠的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普中國官方網站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