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科普門診”試運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7 10:44:00
來源:新華網

國內首個“科普門診”試運行

字體:

2月14日,由“科普中國”品牌“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和上海消防醫院聯合設立的國內首個“科普門診”在該院試運行。社區居民可以在掛號處選取“骨科(創傷與應急科普門診)”。這不僅將醫學科普納入了醫生常規工作,也為公眾主動獲取權威的科普知識提供了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健康知識一直佔據公眾科普需求的首位。但在信息冗余的社交媒體時代,如何獲取精準的健康知識,避免偽科普的干擾,一直是公眾關注的話題。上海市於2022年11月率先制定《上海市衞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基本標準》,將科普工作成果納入衛技人員高級職稱晉陞代表作制度的實施細則。2024年12月修訂後的《科普法》明確提出完善科普工作評估體系,鼓勵相關單位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為科普人員提供有效激勵。“科普門診”應運而生。

科普門診首診當天,該門診主診醫生,“達醫曉護”聯合創始人、《談“骨”論“筋”》子刊主編、“科普中國”科學顧問居宇峰&&,運動損傷和應急避險知識一直是普通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線下創傷與應急科普門診的開設,使得醫生可以和社區居民開展面對面的診間科普,其需求精準度、傳播有效性和知識轉化率是普通網絡科普所無法比擬的。

“達醫曉護”負責人王韜&&:過去十年,“達醫曉護”原創科普學術化理論和“大健康工程”學科體系,目的就是踐行“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科普門診作為對院內常規診療的補充,為醫務人員院內科普工作提供規範渠道與機制保障。未來在有條件的時候,還可探索科普門診知識付費方式,從而推動公眾主動健康行為,強化醫務人員預防保健職責,推動構建大衞生、大健康格局。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