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植物保護學報》開通科普&& 創新科普傳播形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31 17:16:21
來源:新華網

高峰:《植物保護學報》開通科普&& 創新科普傳播形式

字體:

日前,由新華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聯合主辦的2024年科技期刊服務高質量創新發展案例發布會在京舉辦。

《植物保護學報》編輯部主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高峰就科技期刊服務國家科普戰略展開闡述,並圍繞“科技期刊在科普傳播中的核心作用、責任使命及具體實踐”等相關話題接受了新華網採訪。

高峰指出,科技期刊不僅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更是展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窗口和引領主流價值的高地。針對我國現階段公民科學素養比例相對較低的現狀,高峰&&,科技期刊助力國家科普戰略已成為期刊界的普遍共識。她提到,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於2024年成立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標誌着學術期刊領域在科普工作上的全新開拓和創新。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佈,也為科普指明了方向。

在具體實踐中,《植物保護學報》自2016年起開通了“人呆手戶”科普&&,本着“比專業更有趣,比有趣更專業”的宗旨,創立了四位一體的科普宣傳體系,搭建了學術交流和科普傳播的橋梁。高峰分享了期刊在科普工作中的幾個關鍵措施:一是統一思想,提高團隊對科普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專業期刊科普品牌;三是精心設計科普內容,創新傳播形式,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

在科普內容的策劃和製作過程中,如何平衡學術性和通俗性是一個難點。高峰認為,學術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是科普內容的基石和根本,而通俗性則是讓老百姓易於理解,讓科技不再高不可攀。高峰介紹,自己的期刊團隊通過採用輕鬆詼諧的文風,結合網民能看得懂的文字,以及風趣幽默的寫法,成功地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大眾易於接受的形式。同時,團隊注重從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將科普知識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提高了科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植物保護學報》積極探索科普傳播的新形式和新途徑。團隊不僅堅持深耕原創圖文科普領域,還嘗試通過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進行科普傳播,深受讀者喜愛。此外,他們還注重開展線下科普活動,如走進中小學進行科普講座、舉辦科學開放日、組織攝影大賽及主題攝影展等活動,拓寬了科普宣傳的途徑。

對於科普內容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評估,高峰&&,他們會參考粉絲數量、閱讀量、轉發量、評價機構的相關評價指數等數據進行量化評估。但他們更注重來自粉絲的留言和反饋。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喜愛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繼續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高峰認為編輯團隊在科普工作中應具備專業知識與學術素養、科普寫作與傳播能力、創新思維與技術應用能力等核心素質。為提升編輯團隊的科普能力,他們定期開展頭腦風暴、內容策劃、知識更新與經驗分享會等活動,鼓勵編輯團隊成員進行專業培訓、跨界交流,並從事科普推廣活動。

最後,高峰&&自己對科技期刊在科普領域的發展充滿期待。她希望,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能夠加入到科普事業中來,共同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同時,她也希望期刊界能夠不斷創新發展和服務方式,培育科技人才及潛在科學家,為國家科技發展營造並集聚人才資源和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