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創力量,展現科技創新成果背後的科研歷程,講述首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故事。新一季《小家大事》向“新”而行,乘風啟航。
《小家大事》欄目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新華網聯合出品,本期將走近2023年北京市科協“卓越工程師”成長計劃項目入選人、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呂強,講述他與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故事。
呂強,2023年北京市科協“卓越工程師”成長計劃項目入選人、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呂強和團隊正在自主建設並運營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並計劃於2024年完成全部38顆衛星的發射組網。
啟動
轉折點。2017年,原本從事高軌通信衛星研發工作的呂強轉入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研發“賽道”。提及當初的選擇,呂強説,“2015年我國拉開商業航天的發展序幕,2017年,我們從國家需要出發,深入研判未來商業航天和空天領域發展趨勢,在對技術複雜度、市場應用前景、民營企業定位等多因素權衡後,選擇在低軌通信衛星領域創業。”2017年9月,“天啟星座”誕生了。
天啟星座。“‘天啟’是我們團隊為星座共同命名的。希望通過帶動衛星物聯網産業發展,對衛星通信和商業航天産業有所 啟發。同時給使用者在能力提升和賦能方面都有所啟示。”實現對商業航天産業新的“帶動”和“賦能”是呂強和團隊對“天啟星座”寄予的美好期待。2018年10月29日,“天啟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但對呂強和團隊而言,這僅僅是開端,因為實現“天啟星座”組網,還要走很長的路。
消費級的衛星系統
科技服務於人。呂強介紹,他們的目標是要把衛星通信做到消費級,包括技術指標和成本。“我們的願景是讓衛星通信深入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打造大家能支付得起,並有價值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為實現這一目標,呂強和團隊需要把整個系統建設和運營成本降到最低,通過技術指標的創新,把終端功率降到最低、續航能力提升到最強,同時保證整個系統高容量。
特別能攻關。衛星星座是一個系統工程,衛星自身可靠性設計是研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呂強和團隊對整個衛星&&進行擴展,將衛星原本重量由10公斤提升到50公斤甚至更高,同時提升它的可靠性、載荷能力等各方面性能,降低終端壓力。“衛星的設計從小到大,性能從弱到強,從支持大行業終端到支持消費級終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技術突破。”呂強認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是支撐他們一路走來的關鍵。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在發射場兩點一線的生活、一次次技術突破…正是將全部身心和技術都奉獻給這個産業,呂強和團隊才在自主建設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的賽道上實現“領跑”。
通連萬物
多場景應用。“我們還設計了個人應急報警終端。在各種應急場景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設計簡單,只需露出天線,通過一個按鍵,無論你在任何地方,你的位置都可通過天啟衛星傳回後&。”呂強介紹,“天啟星座”已廣泛應用於電力、石油、海洋、林業、農業、應急等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以及個人應急救援、智能救生衣等公眾消費領域。呂強和團隊通過“天啟星座”正在為實現建成“真正的消費級衛星通信”不懈努力,衛星通信走入尋常百姓家將不再遙遠。
38星發射組網。今年9月20日,“天啟星座”29星—32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此次發射完成後將有29顆星在軌組網運營,將實現平均十分鐘時間分辨率的全球覆蓋。“天啟星座”將於年底前完成全部38星發射組網,繼續打造全球天地一體的低軌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同時打開衛星物聯網消費級應用的新局面。“今年,我們將完成‘天啟一代’所有部署,明年開始規劃‘天啟二代’建設。”呂強相信,天啟系統會不斷更新迭代,每年都帶來新的改變和突破。作為“天啟星座”背後的研發工程師,呂強將帶領團隊向下一個新目標“啟航”。
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協“卓越工程師”成長計劃重點培育面向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産業急需緊缺的卓越工程師人才,為工程師提供交流發展的&&,助力首都工程師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