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中比較重要的關節之一,我們日常活動基本離不開它。然而,膝關節比較脆弱,容易受傷,隨着年齡的增加,還可能出現關節炎、關節積液等問題。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輕人在發生膝關節疼痛、腫脹時去醫院檢查,報告上總會提示“膝關節積液”。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膝關節積液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又該如何治療?”
膝關節積液是什麼?
首先,大家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膝關節積液是一種臨床症狀與體徵,而不是一種疾病。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關節內部有一層滑膜,正常情況下,滑膜會分泌適量的滑液以潤滑關節,同時滑膜也會吸收滑液,正常情況下,滑液的分泌和吸收保持在動態平衡狀態。但在某些情況下,如關節受傷或發生感染,滑膜可能會分泌過多的液體,但吸收減少,導致膝關節積液。
其實就像是您膝關節裏本身存在一個“小水庫”,正常情況下,“小水庫”裏會有點“水”,也就是關節滑液,它起到潤滑和保護關節的作用。但是,當這個“小水庫”因為某些原因(比如運動損傷、關節炎、滑膜炎等)而“洪水”,就會導致膝關節積液。
膝關節積液有哪些表現?
(1)關節腫脹:膝關節積液最直觀的表現是關節腫脹,特別是在屈膝時,由於關節內壓力增加,腫脹感可能更加明顯。
(2)關節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膝關節疼痛,但疼痛並非所有膝關節積液患者的常見表現。疼痛可能在活動時或靜止時出現,活動後可能加劇,或在早晨起床時感到關節僵硬和疼痛。
(3)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積液可能導致關節活動範圍受限,比如不能完全屈膝或下蹲,或在行走時出現不適感。
(4)其他伴隨症狀:造成膝關節積液的原因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比如對於感染引起的膝關節積液,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局部紅腫等全身症狀。
出現膝關節積液該如何處理呢?
當出現膝關節積液時,可以先進行一般治療,如症狀不緩解,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的藥物、物理及穿刺等治療。
其中,一般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休息:在發生膝關節積液時,首要措施是休息,避免進一步損傷關節。
(2)冰敷:若膝關節積液是運動或創傷導致的,在受傷後的24~48小時內,可以使用冰敷來減輕腫脹和疼痛。
(3)加壓包紮和適當抬高:使用彈性繃帶對膝關節進行適當的壓迫,並在休息時抬高受傷的腿,使其高於心臟,有助於減輕腫脹。
(4)藥物治療:根據醫生的建議,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來減輕炎症和疼痛。
(5)物理治療:在急性期過後可根據醫生的建議接受物理治療以緩解疼痛。
(6)穿刺抽液:在膝關節積液量較多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穿刺抽液,以減輕症狀。
日常膝關節護理小貼士
(1)適量運動,避免過度負荷膝關節,如長時間跑步、跳躍或負重訓練。
(2)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後進行適當拉伸,以減少受傷風險。
(3)保持良好的體態和正確的運動技巧,避免不良姿勢導致的關節損傷。
(4)控制體重,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
膝關節積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它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預示着更嚴重的關節疾病。如果出現膝關節積液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遵醫囑接受科學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膝關節積液,保護關節健康。
作者:張雨露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審核:朱僥僥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副主任護師
王 力 江西省中醫院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