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大型望遠鏡如何捕獲數以萬計的光譜數據?“天琴”如何成為探測引力波的“窗口”?世界屋脊上的觀天陣列探測宇宙射線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觀天巨眼”又如何在宇宙中發現一顆顆神秘的脈衝星?走進重大科技設施帶你一探究竟。
7月-11月間,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協科普活動中心)組織的“身臨‘器’境”——重大科技設施開放活動正持續開展。為便於公眾更好地了解學習重大科技設施相關情況,“雲學習”重大科技設施相關知識,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新華網推出重大科技設施主題探索路線。
本期推出“宇宙探秘之旅”探索路線,帶你走進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基礎研究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一探寰宇之中的科技奧秘。
1.郭守敬望遠鏡(LAMOST)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是我國自主設計的新型大視場兼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單次觀測最多可同時獲取4000條天體光譜,其在一塊鏡面上同時實現了幾十塊薄鏡面的拼接和曲面形狀的連續變化,攻克了數千根光纖的快速定位技術,是全球光學天文望遠鏡研製的一個里程碑。走進郭守敬望遠鏡,同LAMOST一同巡天,不僅可以了解銀河系、恒星、特殊天體等的結構及運行規律,還可以在千萬量級的光譜數據中探秘與構建“數字銀河系”。
2.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基礎研究設施
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預期於2035年前後在約10萬公里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全同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星座,建成空間引力波天文&,打開0.1mHz~1Hz的引力波探測窗口,回答宇宙重大質量黑洞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當前,天琴計劃基礎研究設施已全部建設完成,布局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個激光測距&站”。
3.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FAST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為了回溯原初宇宙,獨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大射電望遠鏡。作為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大大增加了人類有效探索的宇宙空間範圍。快速射電暴、中性氫宇宙研究、脈衝星……眼力深邃的FAST不斷深化着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目光如炬的“天眼”還能把人類的眼界帶向何方?走進觀天利器FAST,向宇宙的未知不斷探秘。
4.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位於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其由地面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和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組成,採用四種探測技術,可全方位、多變量測量來自高能天體的伽馬射線和宇宙線。世界屋脊的高海拔優勢和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使“拉索”集合了三項“世界之最”:最靈敏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最靈敏的甚高能伽馬射線源巡天普查望遠鏡,能量覆蓋範圍最寬的超高能宇宙線複合式立體測量系統。如何通過“宇宙線”探索更多宇宙奧秘,走進“拉索”讓宇宙線“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