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艘挺進海洋深處的科考船有着怎樣的特殊構造?他們從大海深處探尋到了哪些生命和環境的秘密?一個智能化的“大腦中心”如何管控龐大的海洋信息數據?海面上屹立着的“鋼鐵城堡”、盛開着的“海葵花”如何實現海底石油資源生産、存儲和運輸的功能?走進重大科技設施,踏上海上科學之路,揭開海洋的神秘面紗。
7月-11月間,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協科普活動中心)組織開展的“身臨‘器’境”——重大科技設施開放活動正持續開展。為便於公眾更好地了解學習重大科技設施相關情況,“雲學習”重大科技設施相關知識,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新華網推出重大科技設施主題探索路線。
本期推出“海上科學之路”主題探索路線,帶你走進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深海一號和海葵一號,一探海洋世界的科學奧秘。
1.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海洋檔案館)是自然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和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致力於推動海洋科技資源科普化,“藍色印記”展廳圍繞夢想足跡、藍色經緯、人海依存3大部分22個展區,展示100余個海洋事件,展出展品650件。公眾走進展廳可全方位感受海洋科技魅力,體驗一代代海洋工作者篳路藍縷、耕波犁浪的艱苦歷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成為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了解新中國海洋事業發展歷史、洞悉海洋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
2.“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船總長114.3米,型寬19.4米,排水量6880噸,續航能力15000&&,定員100人,擁有約720平方米室內實驗室和610平方米甲板作業面積,是我國排水量大、綜合科考性能強、創新設計亮點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登上“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在甲板上、在船艙裏做實驗,體驗海洋上的“搖擺課堂”,吹拂着海風,感受海洋科學的無限魅力。
3.“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具備全球航行能力、冰區加強,滿足無限航區需求。船舶總長99.80米、型寬17.80米、型深8.90米,總噸位4711,續航力15000&&,定員80人,配備了水體探測系統、大氣探測系統、海底探測系統、深海極端環境探測系統、遙感信息現場印證系統、船載實驗與網絡等探測與調查設備。“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實現了“將實驗室搬到海底”的創想。海底深處是怎樣的神秘環境?生存着哪些神奇生物?登上“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進入海洋的神秘世界。
4.深海一號
“深海一號”是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距海南省三亞市150公里,於2014年勘探發現,探明天然氣儲量超千億立方米,最大水深超過1500米,最大井深達4000米以上,是我國自主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氣田。“深海一號”如同一個超大型“巨無霸”傲然矗立在藍海之上。它可以把水下1500米深的天然氣採出來,通過海底管道接入全國天然氣管網,分離出的凝油再通過油輪運輸到陸地。登上“深海一號”,猶如置身一座“機器島”,可以近距離看到多樣化的智能裝備,聆聽深海油氣開發背後的故事。
5.海葵一號
“海葵一號”是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位於深圳東南方向250公里處的流花油田。“海葵一號”可以在深海油田之上,直接對原油進行加工並儲存,最後輸送給提油輪,運輸到各個港口。從空中看,“海葵一號”宛如一朵色彩絢麗的海上葵花;從船上慢慢靠近,宛如一艘圓形巨輪,浮於海面之上。“海葵一號”這個“超級能源碗”為什麼要設計成圓筒的形狀?如何才能在海上穩定住它的圓筒,不會旋轉或移動?登上“海葵一號”,探訪這座神秘的“海上油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