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柔軟“貼身”不怕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3 08:56:05
來源:科技日報

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柔軟“貼身”不怕水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陶虎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合作,利用蠶絲蛋白材料的超收縮特性與鍵合工藝,實現了器件的水觸發可控幾何重構,開發出一種具有高度生物適配性的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先進材料》。

  克服原材料局限性

  蠶絲蛋白由天然蠶繭提煉加工得來,具有無生物毒性、不引起排異反應、體內可降解、強韌等特點,常被應用於研製各種生物醫學植入物,如人工心臟瓣膜、骨科接骨板釘等。不過,使用蠶絲蛋白等聚合物製備生物電子器件時,相關研究仍面臨一定挑戰。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柳克銀告訴記者,蠶絲蛋白薄膜常用於製作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的襯底。這種薄膜遇水後會吸水膨脹,使得器件表面的導電結構被撕裂,致使電子器件無法在人體內長期工作。此外,用蠶絲蛋白製作的柔性電子器件往往通過被動形變的方式與人體的組織器官相貼合。這意味着這些器件的貼附效果有限,影響治療效果。

  針對上述難題,科研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基於蠶絲蛋白材料的植入式生物電子器件。

  “大多數柔性物質遇水會膨脹,但蜘蛛絲例外,遇水反而收縮,這種超收縮性是蜘蛛網遇水不破的奧秘。”柳克銀告訴記者,受此 啟發,研究團隊調整了蠶絲蛋白的分子結構,使其具備超收縮特性,不會遇水膨脹斷裂。

  為了讓蠶絲蛋白膜具備更好的貼附效果,研究團隊利用多層蠶絲蛋白膜鍵合工藝,設計開發出形變可控的水觸發幾何重構蛋白薄膜。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有各種形狀,通過疊加可收縮、可擴張的蠶絲蛋白膜,可以使植入器件的形態産生變化。”柳克銀指着改變為風車形狀的蠶絲蛋白膜向記者解釋。研究團隊利用微納米加工技術等方法,最終實現了蠶絲蛋白植入式器件與目標組織或器官的適配功能。

  具有高度適配性

  近年來,以植入式器件為基礎的神經接口技術常被用於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緩解和治療。然而,傳統的植入式器件面臨器件植入創傷大、與人體適配性不高等問題。

  研究團隊不斷創新,將蠶絲“跨界”應用於神經接口,解決了神經電極在植入時容易造成較大創傷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蠶絲蛋白神經接口與神經組織的適配性,團隊基於雙層可捲曲蠶絲蛋白膜及微機電系統工藝,開發出一種用於外周神經的螺旋電極。

  “血管和神經組織是柔軟可彎折的,傳統的神經電極很難適配。”柳克銀説,受到爬藤植物 啟發,研究團隊製作的螺旋電極可以像藤蔓一樣“爬”上血管,能夠跟隨血管彎折而不造成影響,從而實現高度適配。

  據了解,這種螺旋電極的電生理刺激功能和中長期在體生物相容性已得到初步驗證。這也證明,多層幾何可重構蛋白膜在生物電子器件製備領域有很廣泛的應用前景。

  柳克銀説:“在進一步集成可控給藥、電刺激等功能後,這類植入式電子生物器件有望應用於外周神經修復、腦皮層電生理信號記錄以及腸道疾病治療等方面。”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