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丨願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代代相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30 17:13:15
來源:新華網

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丨願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代代相傳

字體:

4月28日,國家野外站觀測技術規範研究編制工作的首個階段性成果—《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範 第一卷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包括了森林、草地等在內的13冊技術規範。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中國科學院院士於貴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對長期在野外工作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感謝,並送上寄語和祝福,願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代代相傳。

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工作對我國未來研究將有很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 陳宜瑜

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是一個獨立的研究系統,現在已經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部分了。在野外站工作的科學家們都很辛苦,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堅守雪域高原、戈壁沙漠、山川草原,長年累月在第一線按照技術規範獲取觀測數據,甚至有些科學家已到退休年齡,卻還依然堅持默默無聞做好支撐工作,而且這些數據出來的科研成果可能還不能得到直接的轉化,但可以為將來隨時應對國際科學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我們能夠拿出我們應該做的一些科技成果提供支撐。所以我非常感謝在野外站進行基礎數據採集的科學家們,正是他們默默的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野外科學精神代代相傳!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工作對我國未來研究將會有很大的貢獻。

pagebreak

4月28日,國家野外站觀測技術規範研究編制工作的首個階段性成果—《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範 第一卷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包括了森林、草地等在內的13冊技術規範。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中國科學院院士於貴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對長期在野外工作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感謝,並送上寄語和祝福,願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代代相傳。

希望我們野外&站的同志們能夠有家國情懷,為科技事業的發展樹立堅定信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於貴瑞

野外工作很辛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野外觀測的同志們都有一種情懷,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國家,為整個野外觀測事業的發展,一步一步奠定科學基石,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為國家和後代作出系統性貢獻。

我想未來10到20年甚至50年之後,人們會記得這一批科學家們為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所付出的努力。希望我們野外&站的同志們能夠有家國情懷,為科技事業的發展樹立堅定信心,不辜負時代對我們的期望,做好我們這代人的事情。pagebreak

4月28日,國家野外站觀測技術規範研究編制工作的首個階段性成果—《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範 第一卷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包括了森林、草地等在內的13冊技術規範。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中國科學院院士於貴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對長期在野外工作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感謝,並送上寄語和祝福,願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應該更多地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獻身科學追求科學的精神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康紹忠

過去七八十年代,許多老一輩科學家,像中國農科院劉更另老先生在湖南祁陽站一蹲就是蹲好多年,還有水利部系統在南京有一個水文觀測站,一位叫顧慰祖的先生,他的家在滁州市,觀測站離市裏有一二十公里,基本週末都在站上,所以老一輩科學家這種獻身科學的精神很值得包括我們這一代人,還有我們下一代人學習。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想作為野外科學觀測人員,實際上也非常辛苦,我們應該更多地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獻身科學追求科學的精神。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研究、服務、示範當中做出更好地成績,為支撐國家區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