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2月10日電 題:這種“明星龍”揭開從龍到鳥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王玨玢
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遠遠超過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它們徹底消失了嗎?收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裏的一塊“明星恐龍”化石——原始中華龍鳥,或能揭開恐龍去向之謎。
走近原始中華龍鳥化石,如果不看標識牌,很難把它跟頭腦裏霸氣的恐龍&&起來。化石裏的“龍鳥”總身長約70厘米,拖着細長的尾巴,頭部高高揚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標本館收藏的原始中華龍鳥模式標本化石(左)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原始中華龍鳥模式標本模型(右)。(左圖: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右圖: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這只“明星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化石於1995年在我國遼寧被發現。中華龍鳥化石保存在灰白的火山凝灰岩當中,其模式標本化石分為凹面和凸面兩塊,1996年,兩塊化石被分別送至北京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和南京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部主管賀一鳴介紹,中華龍鳥最令人震驚的是化石上保存完好的“羽毛”。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明確的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最早的研究者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長相酷似恐龍的“鳥”,因此給它起名“原始中華龍鳥”。
1996年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第56屆年會期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陳丕基研究員向國外同行展示了原始中華龍鳥的凸面化石照片,這個長着毛髮的怪“鳥”轟動了國際古生物學界。
隨着研究不斷深入,研究人員發現,這只“鳥”前肢短、尾部很長,其骨骼特徵與鳥類的親緣關係較遠,屬於恐龍家族的美頜龍類。長羽毛的恐龍這一偉大發現,再次轟動整個生物界。
“中華龍鳥的發現顛覆了我們之前對恐龍的固有形象認知,羽毛不再是鳥類的專屬,它的發現揭開了恐龍和鳥類起源研究歷史的新篇章。”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祺説。
根據新科研成果復原出的2億年前身披羽毛的恐龍。(Larry Felder繪製)
目前科學界已經普遍認定,鳥類起源於恐龍,具體説是恐龍中獸腳亞目的手盜龍類。中華龍鳥發現之後,在我國遼西及鄰近地區又發現很多侏羅紀晚期、白堊紀早期的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這些化石為研究鳥類起源提供了關鍵信息。
現在,我們對恐龍向鳥演變的過程已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中華龍鳥身上的原始羽毛可能與飛行無關,其主要功能是保溫或展示;但在小盜龍身上,其全身從前肢、後肢到尾部都覆蓋有羽毛,四肢上附着不對稱的飛羽,有明顯輔助飛行的功能。這一時期,很多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骨骼、身體組織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展現出從龍到鳥的一系列過渡特徵。
賀一鳴介紹,恐龍身上的毛髮、身體的恒溫和優秀的行動能力,使它們具備了遷徙和對抗地球自身氣候變化的能力。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終結了非鳥恐龍、翼龍和海生爬行類的統治,一小部分恐龍的後代——鳥類卻倖免於難,並在之後的新生代統治了天空,它們種類發展到了現在的11000多種,接近哺乳動物的兩倍,並最終成為我們熟悉的現代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