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木根:向着“暢通互聯”一路攻關-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0 08:50:16
來源:新華網

彭木根:向着“暢通互聯”一路攻關

字體:

      新年伊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華網聯合推出《小家大事-北京科學榜樣》跨年系列,讓我們共同走近優秀科技工作者,走進科學的世界,感受科技的魅力。今天,我們將走近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彭木根。

人物名片:

彭木根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

      上大學時,剛好看到我國提出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標準TD-SCDMA的新聞,我意識到移動通信行業發展前景的廣闊,果斷決定跨專業考研;

      在鳥巢觀看奧運會開幕式,我想打電話卻打不通,便開始研究在人流密集區域保障通信質量的方案;

      羨慕在國外期刊上發表多篇頂尖論文的學者專家,於是寫信給外籍教授爭取出國訪學的機會;

      ......

      命運的齒輪不斷轉動,彭木根一次次選擇了那條少有人走的、充滿荊棘的路,機遇也一次次降臨在他身上。從計算機系領域跨專業到通信領域並成為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彭木根始終對移動通信發展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投身3G基礎研究

      1996年,彭木根考入南京郵電大學就讀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2020年本科畢業那年,他面對很多選擇,企業的高薪職位和本校讀研深造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他卻有自己的想法——跨專業考研到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進入全新領域繼續學習。

      彼時,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標準TD-SCDMA剛剛提出,彭木根對此充滿期待:“標準提出後就需要進行關鍵技術研發,國外不會幫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自己的3G標準,這個事情只能靠中國自己,為此,我想考到北京郵電大學,進入移動通信領域,為我國的TD-SCDMA走向世界發光發熱。”

      當時,由於我國3G標準的核心基礎理論尚未成熟,缺乏相關理論研究,嚴重制約産業應用。一些國外專家甚至由此斷言,中國的3G只能應用於小型局部組網,不適合大規模無縫組網。

      來到北郵後,他一頭扎進3G技術相關的棘手難題研究,開展TD-SCDMA組網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

      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彭木根終於構建了TD-SCDMA特有的容量分析模型,給出了影響TD-SCDMA容量的關鍵因素,揭示了智能天線和多用戶檢測技術對容量的影響,成功證實了中國3G的容量和覆蓋性能與其他3G系統相比理論上無差別,為中國3G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關鍵技術支撐。

      挑戰自我 拓展國際化視野

      2005年,彭木根博士畢業後留校成為一名老師,他持續在無線網絡、信息理論與無線信號處理、通信計算融合、通信感知一體化等研究方向深耕,2008年,他評上了副教授,2012年成為教授,併入選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這一年他僅僅34歲。

      但他未滿足於此,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特別是和國際學術界接軌,彭木根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出了申請訪學的郵件。2013年1月,彭木根順利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訪學。當時,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計算融合,與業界提出的雲計算與無線網絡融合的雲無線接入網密切相關。在美國工程院院士珀爾的指導下,彭木根圍繞通信産業發展趨勢,聚焦通算融合的雲無線接入網,開創了霧無線接入網新研究方向,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發表了多篇高質量論文,是異構雲無線網絡和霧無線網絡的開山之作,一經發表就成為ESI高被引論文,這段時間的科研成果也奠定了他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也是2019年被評為IEEE會士的核心原因。

      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科研成果的價值在於運用,體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之中。基於紮實的學術儲備,彭木根一直積極推動學術成果在業界的運用,強調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彭木根説:“我們做的研究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産業需求進行原創性研究,另一種是跟着國際學術前沿熱點添磚加瓦。前一種要求和産業需求結合緊密,涉及到標準制定、産品生産和應用落地等多方面,考量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雙方面的能力;後一種則更容易出成果,但和國家需求結合相對而言不緊密。”從3G到5G甚至6G,彭木根始終將面向産業需求作為研究的主要目標,讓移動通信更好地服務百姓生活。

      2008年,觀看完奧運會開幕式後,彭木根陷入了思考:核心區域人口密集但基站有限,通信質量難以保證。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讓人流密集區域的無線高容量上網不再是奢望?而後,彭木根馬上投入到熱點區域無線組網研究中,針對熱點區域無線網絡容量低、空時動態適配性差等挑戰,提出了一整套專業解決方案。

      同時,他積極將核心知識産權進行轉讓,基於專利轉讓和科研項目合作攻關,聯合京信通信公司等企業研發了靈巧小基站和無線網絡自組織系列産品。靈巧小基站能被安裝在體育場館等熱點區域,可以節省安裝空間,且能夠實現綠色部署和即裝即用。靈巧小基站與無線網絡自組織系列産品在國內外得到了大規模應用,例如巴西世界盃、索契冬奧會等體育場館。

      如今,彭木根這頭“領頭羊”正帶領團隊從事6G理論和技術的研究:一方面是為滿足垂直行業的應用需求進行“通感算融合”的研究,實現人、機、物智慧互聯;另一方面是解決邊遠地區以及特殊環境下的無線通信鴻溝問題,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

      作為院長,彭木根在專注於學術研究外,也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培養。在開學典禮上,他鼓舞新生要做新時代“北郵信通人”,要有“網絡強國 網信報國”的抱負;平日裏,他引導學生們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把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職業發展關聯起來,認識到科學研究對産業發展、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彭木根將人才培養放到重要的位置,“高校應當為科技創新培養更多人才,我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自己的科研時間用於行政管理和教學教改,就是希望把自己的經驗盡可能傳遞給青年教師們,讓更多學生受益。”(鄒採玲)

 

【糾錯】 【責任編輯: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