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日裏,看到幾分綠色,總讓人看著欣喜。寒風呼嘯,冰雪覆蓋大地,有一種植物看似不起眼,它卻一如往昔的植根在這北方寒冷的土地上,鬱鬱蔥蔥,有着極強的生命力。
沙地柏又被稱為叉子圓柏、臭柏等,是柏科刺柏屬匍匐灌木,株高通常不足1米。枝密,斜上伸展,一年生枝的分枝為圓柱形。同一植株上有刺葉和鱗葉兩種葉型,雌雄異株,球果生於向下彎曲的小枝頂端,多為倒三角狀球形,種子常卵圓形。
沙地柏是一種天然生長在沙地中的灌木。它的特點是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長速度快、不易受病蟲害侵擾,養護管理簡單。沙地柏經常被孤植於景石旁,或者叢植於草坪上,又能片植成綠籬或色帶,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由於耐寒性強,沙地柏可用於水土保持、固沙造林樹種,因此常種植於沙漠以及公路、河畔等的邊坡處。
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大片的沙地柏灌叢匍匐生長,隨着地勢連綿起伏,形成一片綠色海洋。這塊總面積有46600公頃的沙地柏,是目前我國長勢最好、面積最大、最為集中連片分佈的,在毛烏素沙地發揮着顯著的生態功效,被當地人稱為“綠色衛士”。這片天然植被有強大的蓄水、集水和保水功能,補充和解決毛烏素沙地東南部人畜飲水和灌溉,並孕育了納林河、海流圖河、白河等水資源,每年還向黃河輸水3.23億立方米,也是黃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作為沙地的“剋星”,沙地柏不受牲畜喜愛,很少遭到動物的破壞,沙地柏通過壓枝後擴繁速度明顯提高,一年生長能達到25厘米。據悉,沙地柏以每年3000余畝的速度自然擴大,不僅如此,當地也在開展以沙地柏為主要原料的香皂、熏香等産品的試驗。
沙地柏還現身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延慶區“四十里北山綠化帶”的緩坡面上,在護坡固沙的同時也成為進京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沙地柏還被規模種植在庫布其沙漠億利治理區會成為沙峰碳匯林的一員,為實現碳中和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冬奧核心區“黃土不見天”,沙地柏被種植在在核心區重要道路兩側,默默發揮着自己的作用。
沙地柏身材小,用途大。除上述用途外,沙地柏還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清熱、活血止疼的作用。作為一種常綠地被植物,沙地柏在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成為冬季植物景觀不可或缺的材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沙地柏的應用範圍會不斷擴展,繼續在祖國大地上展現自己的魅力。
審核專家:高志嶺 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