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國的數量不到2000隻,在全球的數量也只有不到4000隻。它身披潔白羽毛,喉、頰和頸為暗褐色,長而彎曲的黑色飛羽呈弓狀,因頭頂朱紅色而得名。它們最理想的棲息環境是開闊的平原、沼澤、湖泊、草地、海邊灘塗,因而有“濕地之神”之稱,是濕地環境變化最為敏感的指示生物之一。
丹頂鶴雛鳥在保護站內戲水
丹頂鶴屬大型涉禽,高可達1.5米,體長約145厘米,重7-10千克,翅展可達2.5米,喜在淺水濕地環境中活動覓食。丹頂鶴與其他的鳥類不同,甚至有些“潔癖”。在覓食時,丹頂鶴會用嘴叼住食物在水中擺動,來回清洗。
長壽的丹頂鶴對於感情十分忠貞。在正常情況下,丹頂鶴並不會更換伴侶,實行“一夫一妻制”,繁殖期為4—6月,它們的巢一般都是建在有一定水深的蘆葦叢中或高的水草叢中。雌鳥通常每窩産卵2枚,偶爾只産1枚。雌雄親鳥輪流坐窩孵化,大約30—33天,小鳥就破殼而出了。小鳥具有早成性,一出殼就能蹣跚行走,4—5天后,就能跟着親鳥到淺水中游泳。
兩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在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壺流河濕地駐足棲息
每年入秋後,丹頂鶴從東北繁殖地遷飛南方越冬。我國在丹頂鶴等鶴類的繁殖區和越冬區建立了扎龍、向海、鹽城等一批自然保護區,效果顯著。
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境內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每年都有400-600隻的丹頂鶴遷徙到這裡越冬,約300萬隻候鳥經停歇腳。整個冬天,丹頂鶴們在這裡呼朋喚友、自由翱翔,成了保護區冬天的獨特景觀。
10月中下旬,野生丹頂鶴將陸續由北向南飛。循着丹頂鶴的腳步,來到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裡,蘆葦蕩直接天際,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集群嬉戲,凌波踏來、振翅飛去。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的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1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野生丹頂鶴繁殖棲息地和最大的丹頂鶴人工繁育種群再野化基地,被稱為中國的“丹頂鶴故鄉”。保護區經過40多年探索,形成了“散養鶴繁育”和“放飛逃逸”兩種人工繁育鶴的野化路徑,累計已有約380隻丹頂鶴野化成功,逐步壯大了野生丹頂鶴種群。
對丹頂鶴來説,需要安全的食物、水源,廣闊的空間,良好的濕地生態才能生存。在一片濕地中,有鶴生存,就證明這片濕地的生態系統較為健康。
審核專家:楊汝榮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