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我們吃的每一餐,都受到一種古老而強大的植物影響?這種植物就是小麥——世界最古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從兩河流域的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區開始,小麥已經陪伴人類走過了大約12000年的歷程。它的存在,不僅塑造了我們的飲食文化,也影響了全球的經濟格局。
那麼,小麥是如何影響世界的呢?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個古老而重要的糧食作物。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代表種是普通小麥(學名:Triticum aestivum L.),屬於禾本科作物。人類種植小麥的歷史,從一粒係小麥進化為二粒係小麥,又進化為現在的普通小麥。
小麥以其強大的適應性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從內陸到海濱,從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麥的身影。因其喜冷涼和濕潤氣候,主要種植在在北緯67度到南緯45度之間,尤其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最多,其種植面積佔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左右。
在世界小麥總面積中,冬小麥佔75%左右,其餘為春小麥。春小麥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佔世界春小麥總面積的90%左右。小麥的主産區在亞洲,面積約佔世界小麥麵積的45%,其次是歐洲,佔25%,北美洲佔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佔5%左右。
小麥是世界第一大口糧作物,是人類生活所依賴的重要食物來源,全球約有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普通小麥籽粒磨成麵粉後,可加工製作麵包、饅頭、麵條、方便麵、餅乾、糕點、油條、油餅、火燒、大餅、煎餅、水餃、包子、餛飩以及西方人喜食的比薩餅等各種各樣的食品;硬粒小麥的麵粉可以製作西方國家人民喜愛的硬粒小麥麵條和通心粉等食品。浮小麥(未成熟的籽粒)還可以作為中醫藥的材料,小麥苗汁還是近年來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小麥籽粒磨粉後的副産品麥麩可以作為家禽、家畜的精飼料,此外還可以作為釀酒、醬油、食醋、麥芽糖、麥曲(酒曲的一種)等的原料。
小麥籽粒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易加工、耐儲運,不僅是世界多數國家各種主食和副食的加工原料,還是各國的主要儲備糧食及世界糧食貿易的主要糧食品種。
亞洲和歐洲既是小麥生産大洲,也是消費大洲,亞洲産不足需,需要進口;非洲小麥産量很低,但消費量相對較高,需要大量進口;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産量不是很高,但其消費比例較低,大部分用於出口;南美洲生産和消費總量基本持平,這種供需結構也決定了小麥具有世界貿易性特點。
科學顧問:趙廣才/博士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