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界國寶——東方白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16 18:01:00
來源:新華網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

字體:

東方白鸛是大型涉禽,為鸛形目鸛科鳥類,雄鳥體長約119至128厘米,雌鳥體長約111至121厘米。棲息於開闊的沼澤、湖泊和潮濕草地,黑翅白體,赤腳長喙,因其野生種群數量極為稀少,被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定為世界一級瀕危物種,也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鳥界國寶”、“鳥類大熊貓”之稱。

東方白鸛屬於晚成鳥,常單足站立,習慣在濕地或淺水區域涉水覓食,求偶時下頸部羽毛豎起,飛行時頭部和頸部向前,腿伸到尾羽之後。東方白鸛活動時動作緩慢,性情安靜而機敏,對人類活動有較高的警惕性。野生東方白鸛覓食以動物性食物為主,主要為魚類、兩棲動物、無脊椎動物及昆蟲等,也偶爾採食植物根、葉或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資料圖片:三隻東方白鸛在覓食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方白鸛的全球兩大主要繁殖區之一,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因東方白鸛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築巢的繁殖,保護區在樹林中選擇適宜的樹木進行人工築巢招引,使得東方白鸛繁殖數量逐年遞增,目前已經招引了741對東方白鸛在這裡棲息繁殖,成功繁育出2193隻幼鳥,佔全球東方白鸛數量的四分之一,使東方白鸛種群從全球不足3000隻恢復到現在的約9000隻。洪河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的良好保育和修復為南遷的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和覓食場所。

東方白鸛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它們一般選擇人為干擾少、生態環境優越、食物豐富的地帶棲身。為解決東方白鸛生存與繁衍面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許多保護區通過設立眾多人工巢、植樹造林、杜絕盜獵、退漁還濕,特別是在長江、黃河等流域採取的禁漁措施,都有效改善了東方白鸛種群生存環境,護佑了鳥類生存的空間,守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

審核專家:陳睿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滿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