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原戈壁中,在絲路駝道旁,總能見到胡楊傲然屹立,獨領大漠風華。四季更迭,輪轉而回,這倔強的生命,守望在亙古滄桑的熱土上,不死、不倒、不朽,一如沉默無語的豐碑,守護着身下的浩蕩沙海。
胡楊,楊柳科楊屬植物,憑藉耐乾旱、耐鹽鹼、耐嚴寒、耐酷暑、抗風沙、抗貧瘠的屬性,成為生長在沙漠裏的唯一喬木樹種。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沙漠中的植物通常都很矮小,以灌木、小灌木、草本植物為主。它們之中,唯有胡楊高大挺拔,具有王者的風範,因而有了“沙漠王”的美稱。
“阻擋風沙侵入”是胡楊最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荒漠綠洲撐起天然生態屏障,還創造了適宜的綠洲氣候,形成了的肥沃土壤。據統計,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中國90%以上的胡楊在新疆,而新疆90%以上的胡楊又生長在南疆和最長的內陸河塔裏木河流域,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緣。在這條全長2486公里,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的河流兩側,分佈着近1700萬畝的天然胡楊林,不僅有效地阻擋和減緩南部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移,保障綠洲農業生産和居民安定生活,還在保護河岸、減少土壤的侵蝕和流失、穩定河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荒漠河岸林,胡楊還是“拔鹽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胡楊對鹽鹼化土地的覆蓋,一方面增強了對土壤的生物排水作用,另一方面又相對地減緩了土壤上層水分的直接蒸發,抑制了土壤鹽漬化的進程。據統計,一棵成年胡楊每年能排出數十千克的鹽鹼。胡楊鹼甚至可以入藥,也可以作為工業原料、配料等。
胡楊還具備生態服務價值。林業部門研究發現,以新疆和田河流域胡楊林生態價值估算為例,面積為3.184萬公頃的天然胡楊林,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平均為6.72億元/年,約為整個和田地區全年GNP(國民生産總值)的19%。
除此之外,胡楊可以稱得上是“全身都是寶”,其木可成材,歷千年而不朽,是上等的建築和傢具用材;其葉為上好飼料,綠葉、枯葉以及幼嫩的枝梢,均可使用。此外,胡楊的木纖維質量最好,是上好的造紙原料。
資料圖片: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拍攝的胡楊林
一代代胡楊人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等地積極開展胡楊造林工作,種植以胡楊為主的樹種,在荒漠裏為實現“雙碳目標”努力踐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胡楊能夠繼續在生態修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審核專家:楊汝榮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