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30 17:17:05
來源:光明網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字體: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4日

美國物理學會宣布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獲得本年度的巴克利獎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巴克利獎被公認為是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最高獎

旨在表彰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憑藉拓撲絕緣體研究

和在拓撲絕緣體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創新突破

薛其坤成為巴克利獎授獎70年以來

首位中國籍的獲獎者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薛其坤與研究團隊學生交流

 

以勇於探索之心,攀科學高峰之巔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量子效應

長期以來,使其“現身”並實現實驗觀測難度極大

是無數研究者奮力追尋而不得的科學目標

 

2009年起

薛其坤聯合來自清華大學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多個研究組組成攻關團隊

一起從拓撲絕緣體研究方向嘗試“攀登這座科學高峰”

 

2012年底

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後

薛其坤和團隊終於成功地在實驗上

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這一中國科學家

在實驗上獨立觀測到的重要物理現象

被視為全球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要科學發現

是世界物理學界最為重要的實驗進展之一

為後續國際凝聚態物理研究引領了新的方向

 

登上一座高峰,只是下一段攻關跋涉的開始

過去十年間

薛其坤和研究團隊對物質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止

他們不斷嘗試提高觀測溫度

積極尋找新材料並取得了重要進展

這是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所取得的重大進步

中國科學家所作出的具有重大突破意義的研究成果

已然踏入世界舞&&央

在科學發展的“第一梯隊”大放異彩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薛其坤在清華大學的實驗室裏

 

失敗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

35歲當教授

41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

並開始擔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

薛其坤的科研道路粗看起來平順

細察卻屢遭挫折、屢敗屢戰

 

1962年

薛其坤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一個農村家庭

他勤奮好學

並於1980年考上了山東大學光學系

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都是很聰明的人

可之後的日子裏

薛其坤的求學之路卻不是一帆風順

 

考研3次讀博7年

碩博五年間沒有得出一套能夠支撐論文的數據

後隻身遠赴日本東北大學金屬研究所學習

這對薛其坤來説是個難得的機遇

也是莫大的挑戰

 

留學在外語言不通,學習倍加困難

但薛其坤憑藉紮實功底和超常付出

取得了“7-11實驗室”三十年來最大的科研成果

正是因為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薛其坤這個未來的學術界新星

大器晚成,終於在三十而立之際露出了自己的鋒芒

 

1500多個日夜,成百上千次失敗

薛其坤始終都沒想過放棄

他還像當年那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少年一樣

在科研路上一心向前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薛其坤在清華大學物理系辦公

 

孜孜不倦的“7-11先生”

薛其坤有過很多“稱號”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等世界級科學大獎的獲得者

……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他曾謙遜地自比為“一艘從沂蒙山區駛出的小船”

也曾因從早上7點開始即在實驗室埋首工作

晚上11點方才離開而被稱為“7-11先生”

 

薛其坤身兼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行政事務等多項職務

一天的工作時間要比昔日的“7-11”更長

芒格曾經説,“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

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這是一個簡單到容易被忽視的道理

一個人無論想要什麼都要問自己:我憑什麼配得上它?

 

對於薛其坤來説,問題的答案始終是簡單的

他知道自己有什麼

有親情、有友情、有熱情、有上進心

有包容打擊的胸懷、有熱血辛勞和汗水

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有在這一切背後的自然和質樸!

這就是薛其坤帶給我們的力量

簡單的,質樸的力量

 

審核專家:羅興波(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科學家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清華大學

薛其坤:從沂蒙山走出的“量子追夢人”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