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 23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人民城市 規劃賦能”為主題的2022/202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是我國規劃行業影響力大、學術水準高、參與性強的學術峰會和行業盛會,也是展示我國規劃領域學術交流新成果的重要平臺。本屆年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余名代表參會。
聯合國人居署副執行主任米哈爾·姆利納爾和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主席彼得羅·埃利塞伊在大會上視頻致辭。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進展到會致辭。會議頒發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進步獎、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領軍人才獎等。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對會議主題“人民城市 規劃賦能”進行解讀,強調“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以及“人民城市”建設離不開規劃的作用。
23日,院士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總計10場主旨報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以《以法護航無障礙 彰顯時代無障愛》為題作主旨報告,提出城市規劃要關注不同群體以及殘障人士的不同需求,做到一個不能少。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等多名院士大咖在會上做演講,為規劃建設建言獻策。
24日至25日,年會舉辦了108場精彩的學術對話和特別對話,集中展示規劃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對話武漢”的 “一體化目標下的都市圈規劃”“數字孿生城市與智慧規劃”“人本交通,智慧驅動”“人水共生,共話長江大保護”“氣候變化與氣候適應型城市應對”等5場本土主題論壇。
據介紹,武漢市秉持“建設人民城市”的核心宗旨,遵循規劃的係統觀念和統籌方法,將貫徹以人為本作為治理之魂,將全生命周期管理作為治理之策,探索具有武漢特色的城市現代化治理路徑。
此外,本屆大會還精心篩選了12條專題調研線路和17個自助體驗點,包含有武漢頂流“黃鶴樓”、有City Walk打卡熱門地中山大道、黎黃陂路、曇華林,還有紅色文化、工業遺産、鄉村振興等特色主題線路。供與會代表開展調研,實地感受武漢的發展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