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立秋節氣已過,但暑氣尚存,有些地區仍有持續性高溫天氣。空調可有效降低室內溫度,提高人體舒適度,更離不開它背後的製冷技術。
製冷技術,如何改善我們生活?
01 古代製冷“黑科技”
炎炎夏日,古人降溫只靠“心靜自然涼”?其實古代也有先進的技術發明。當發現低溫可以延長食品的保鮮期,人們就開始尋求新技術來保存食物。《夏小正》記載:“三月參則伏……頒冰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可見我們的祖先在夏朝便已開始貯冰、用冰了。
唐宋時期人們不僅會利用天然冰,還發明了機械傳動製冷,宮裏也修建了專門的涼亭,旁邊是儲水池,利用機械傳動將冷水送到屋頂,達到人造水簾的效果,同時轉動扇輪産生風力將冷氣送到涼亭內,雖不比如今的空調,但在當時已經是最舒暢的製冷方式了。
02現代工業發展與製冷技術的革新
真正意義上的主動製冷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隨着蒸汽機的出現,通過熱力循環過程中的汽化、冷凝和壓縮等過程來實現物體的製冷。
隨着技術發展,人們逐步在工業中應用製冷設備,並合成了用於製冷系統的製冷劑。製冷劑是空調、冰箱製冷循環的工作介質。製冷劑通過在蒸發器中汽化時吸熱,在冷凝器中凝結時放熱循環往復來達到製冷的目的。最常見的製冷劑有氨、氟利昂類、水和一些碳氫化合物等。如今,製冷技術廣泛應用於食品保鮮、冷鏈物流、建築環境、鋼鐵冶煉、電子紡織、醫藥衞生、航空航天乃至超導、遙感等高科技領域,成為現代科學和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給地球“降降溫”,從空調調高一度開始
很多人認為,節能減排只關乎高耗能、高污染等“碳排大戶”,其實不然。作為家庭能耗的重要來源之一,空調的合理使用不僅利於人體健康,更是減污降碳、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保護生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01節約用電,減少碳排放
如今我國清潔能源的發電比例越來越高,但火力發電佔比仍在60-70%左右,所以節約用電有利於減少碳排放。家用空調不要頻繁開關,不然既會影響壓縮機壽命,而且還更加費電,所以如果是短時出門一兩個小時,空調並不需要關閉。
02 溫度調高一度,健康又節能
實驗顯示,夏季在相同的房間、相同的空調、相同的溫度濕度環境條件下,一台空調製冷溫度設置為25℃,另一台設置為26℃,同樣運行8小時後,室內溫度都在25.7℃左右,但是設置為26℃的空調比25℃的空調節約了4.6度電。如果説一台空調每8小時調高一度可以節約近5度電,全國那麼多的空調都調高1℃,將節約多少度電?因此,建議夏季空調開26℃是經過多方專家測試論證,在滿足大多數人們舒適度和節能環保的角度下提出的相對合理的製冷溫度。
03 減少製冷劑排放
空調製冷劑是強溫室氣體,一般來説1匹空調的運轉需要1公斤製冷劑,如果這1公斤製冷劑泄漏到大氣中,以我們空調常見R410a泄漏為例,這1公斤製冷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1輛1.6升排量的小汽車行駛8400公里的排放量。所以,如果空調報修過程中需要添加製冷劑(俗稱加氟),那一定要請專業空調維修人員尋找到泄漏點維修好再添加,不然不僅無法達到維修效果,還將浪費製冷劑加劇氣候變化。
04 定期清洗空調,避免室外機周圍堆積雜物
空調長時間使用後最好請專業人員進行清洗保養,由於室外機灰塵積攢較多,會影響空調散熱導致用電量升高;室內機灰塵較多容易滋生細菌或病毒影響健康。同時要保證室外機周圍不要堆積雜物、不要遮蓋塑料袋之類防塵罩,不然同樣會影響散熱導致用電增加。
低碳生活,便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選擇環保型、低能耗的空調,養成良好的家用製冷設備使用習慣,減少空調對環境的影響,進而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作者:李晉灝 高級工程師 中國製冷學會科普部主任
審核:常琳 高級工程師 中國製冷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