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31 16:41:36
來源:光明網

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

字體: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我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他的作品《天問》中就對浩瀚無垠的星海發出了好奇的詰問。縱覽宇宙,探尋群星間的秘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浪漫幻想,而在科學技術水準高速發展的今天,曾經的浪漫幻想成為了可能,姜鵬及他的團隊所為之奮鬥的,就是這樣一項探究星空奧秘的偉大事業。

   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

   姜鵬代表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小組審議時發言

   三十而立時,毅然走進深山

   “(FAST)滿足了我對一個特別好奇的工程的所有想像,它的難度,包括它這個奇特的工作方式,包括它的尺度,這對我來説是充滿誘惑力的。”

   2009年,剛剛博士生畢業,只有三十一歲的姜鵬,提著他的行李,來到了人跡罕至的貴州大山深處,加入了“中國天眼”的建設和運作工作。大山之中的工作並不輕松,在“中國天眼”的建設初期,姜鵬與他的同事們就扎根在深山裏,沒有寬敞明亮的科研工作環境,他們只能喝地表水,住沒有空調的,陰冷潮濕的狹窄板房。除了需要克服生活中的艱苦環境,他們還要努力解決科研上所面臨的世界性難題。

   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

   直面難題,艱苦創新

   “在我的概念裏,我看到的索網結構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姜鵬和他的團隊在實驗中不斷進行調試的,是“中國天眼”的球形反射面。這張球形反射面是“中國天眼”的“視網膜”。這張“視網膜”是一張由6670根鋼索編制的索網,它需要在球面和拋物面之間不斷進行變形,從而對天文信號進行收集和觀測。鋼索上要裝上反射面板,需要經常調換角度,不斷拉伸,還要保證至少30 年的使用壽命,這對鋼索的強度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姜鵬和他的團隊將市面上所有種類的鋼索都拿來試險,卻發現都難以達到應有的品質要求,最後只能選擇進行自主研發,研制出了超高耐疲勞鋼索,讓“中國天眼”的視網膜成功成型。

   “索網的精度要求在5毫米以內,5毫米在室內做,這個精度很容易做的,但是在野外那種尺度,500米尺度做就很難的。”

   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

   “中國天眼”全景

   大國重器,助力追星夢想

   天文學是一門至今仍然處在高速發展中的學科,浩瀚的星空中隱藏著太多的未解之謎,前人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天文學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而更多需要我們後人來解決的,就是實驗的驗證。實驗驗證中至關重要的就是科學裝置的建造與使用,“中國天眼”這一大國重器無疑為我國的天文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實驗基礎。在學科高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誰提出問題,誰就能掌握學科的發展動向,而“中國天眼”可以讓我們的科學家更及時地發現宇宙中的問題,從觀測角度做出更多的科學成果。

   “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挑戰,有了這些精度之後,這望遠鏡就可以實現,毫無爭議的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靈敏度可以達到2600米每K。相當于阿雷西博的3倍左右的水準。”

   “中國天眼”自開工建設到完工的十余年間,幫助科學家們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80篇,EI收錄76篇。獲得第一專利權人的授權專利69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發現脈衝星優質候選體146顆,已證實發現的脈衝星102顆。

   姜鵬:扎根深山之內,探索光年之外

   姜鵬在“中國天眼”的總控室內與工作人員交談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解答這個古老的疑問,在今天的科學技術支撐之下,已經變得可能,群星對于我們的人民來説已經不再難以觸及,而是真真切切地可以被觀測、被研究,這其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就是姜鵬及其團隊數年來為之奉獻了青春的“中國天眼”項目。他們扎根在深山裏,做“追星星的人”,讓追逐星空這個古老而宏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心願成為了可能,也讓我們的射電望遠鏡技術一躍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審核專家:張 開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