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鑒真
1.吃醬油會使皮膚會變黑
2.有傷口吃醬油會留瘢痕
3.吃醬油會長痣或者讓痣再變大
4.醬油顏色越深越好
生活中每天都要吃的醬油,竟然也有這麼多傳言,這些傳言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吃醬油對身體會有危害嗎?看看專家怎麼説↓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所指的醬就是醬油,是我們日常烹飪的必備調料。
醬油是一種深褐色的液體,其顏色主要來源於原料發酵過程中産生的色素和添加的着色劑。在烹飪中,醬油不僅能起到增香的效果,還會賦予食物誘人的色澤。
也正是因為醬油的顏色,在網上産生了些許讓人望而生畏的謠言。
01
吃醬油會使皮膚變黑?
真相:假的
醬油與皮膚變黑並無直接關聯。
皮膚中有一類細胞叫做黑素細胞,能夠合成並向皮膚中分泌黑色素。當皮膚中黑色素含量增多時,皮膚顏色就會加深,反之則會變淺。黑色素是一種氨基酸衍生的生物色素,是黑素細胞以酪氨酸為原料,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先將酪氨酸轉化成多巴色素,再由多巴色素經過一系列步驟轉變而來。黑色素的合成量除了受遺傳信息調控外,很多因素也會影響黑色素的分泌過程,例如紫外線、年齡、激素水平變化、炎症等。
類黑素是醬油中的天然色素,與皮膚內的黑色素並不相同。當類黑素進入消化道後就會被分解掉,因此並不會沉積到皮膚表面影響皮膚的顏色,就如同我們食用綠葉菜,皮膚並不會因此變成綠色一樣。
醬油、牛奶、豆漿等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酪氨酸,它是人體的條件必須氨基酸,在體內有很多的用處。是否用於合成黑色素,均需受身體調控,並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故而,醬油並不會造成皮膚顏色變深。
02
有傷口吃醬油會留瘢痕?
真相:假的
傷口癒合後是否會留瘢痕與醬油並沒有直接關聯。
瘢痕組織是由於皮膚在受到外界傷害,如外傷、燒傷、外科手術以後,皮膚膠原過度增生,形成鮮紅色肉芽組織。是否形成瘢痕,瘢痕的大小受體質、傷口的位置、嚴重程度和癒合情況等因素影響。創口面積越小、深度越淺,很顯然瘢痕就越小。創口面越大、越深或者發生感染,瘢痕就越大越明顯。此外,營養狀況差、癒合速度慢,瘢痕體質等因素也會增加瘢痕形成的風險。
在瘢痕組織形成過程中,顏色會有一些變化。肉芽組織呈現紅色,隨着時間推移可逐漸發白變淡,少部分人的瘢痕會呈現出略深的顏色,這是與黑色素沉着有關。在傷口癒合過程中,醬油中的成分並不參與,也不會對其造成任何的影響,類色素也不會沉積到瘢痕組織中。
故而,有傷口吃醬油會留瘢痕的説法根本不成立。
03
吃醬油會長痣或者讓痣再變大?
真相:謠言
醬油吃多了並不會長痣,也不會讓痣變大。
痣有很多種類,日常被稱為痣的表現,在醫學上主要是指黑素細胞痣。它是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是一類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的位置不同,可將其分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其中皮內痣和混合痣表現為黑色突起於皮膚表面的丘疹,直徑有大有小,位置分佈各有不同,隨着年齡的增加,部分還會逐漸增大。
痣的出現主要是與先天遺傳或發育缺陷等有關,此外與激素水平、紫外線照射、藥物、外傷、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與飲食因素無關,與醬油更是毫無關聯。
04
醬油顏色越深越好?
真相:不一定
醬油的品質與顏色、鮮味等因素無關。
一方面,醬油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與氨基酸或蛋白質會發生化學反應,聚合成類黑素。類黑素含量越多,醬油顏色越深,同時也説明氨基酸和糖消耗的越多,營養素被過度消耗。另一方面,添加了焦糖色等着色劑的醬油,顏色也會更深。
此外,不同用途的醬油顏色也有區別,生抽顏色淺,多用來調味,老抽顏色深,主要用於食物着色。所以,醬油的顏色並不是越深越好。
日常生活中,這些人食用醬油還需注意:
一是,患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多吃醬油,或可選用低鹽醬油。普通醬油中鹽分比較高,吃多了可能會加重病情。
二是,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心血管和器官發育不完善,不宜食用醬油。
三是,正在服用治療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以及抗結核藥品的患者不宜多吃醬油。
那該如何挑選優質的醬油呢?
單憑醬油的價格、宣傳、包裝,以及醬油顏色、鮮味來判斷是否優劣是不可靠的,優質的醬油應為液體澄清、無沉澱、無浮膜、色澤呈紅褐色,比較黏稠,聞之有醬香味和酯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