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1/ 19 16:36:05
來源:光明網

【智惠農民】外來入侵物種:截源與管控雙管齊下

字體:

        當紅火蟻仍在中國泛濫成災之際,另一知名入侵物種小火蟻近日也現身中國。據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相關研究,首次在中國大陸記錄到小火蟻的野外種群,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上公開發表。

        同樣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舉的最具破壞力的100種入侵物種之一,小火蟻具有同紅火蟻相近的破壞力。17年來我們已深刻感受到紅火蟻驚人的破壞力,這種2004年首次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入侵物種,持續威脅中國農林牧漁業生産、人畜健康、生態環境、社會安全等,已造成巨大的生態和經濟損失。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1年紅火蟻在12個省區市的534個縣(市、區)發生632.1萬畝,比上年增幅11.3%,擴散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是世界上受外來入侵物種嚴重危害的國家之一,《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係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外來入侵物種往往帶來多種復雜且多變的危害。除了小火蟻和紅火蟻,我們熟知的小龍蝦、福壽螺、水葫蘆、互花米草等均是造成嚴重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如現今4-6月正處于繁殖期的福壽螺,一旦爆發,水稻一般減産7%~15%,嚴重時高達50%甚至絕收,可見,外來物種入侵很可能威脅糧食安全。此外,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還有:生物安全,如減少生物多樣性甚至導致物種滅絕;生態安全,如防控過程中的農藥污染;資源安全,如外來病原體和昆蟲危害森林植被造成的巨大資源流失;人類健康安全,如紅火蟻叮咬人類後形成紅斑,甚至可能産生過敏性休克;糧食安全與資源安全的威脅進而有可能引發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

        在當下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維護生物安全、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更有必要對外來物種的入侵,做到科學有效的防范與管控。

        外來物種的入侵途徑主要有三:一是國際貿易、航運、旅遊等方式無意帶入;二是由于農事生産、科研需要、寵物飼養等方式有意帶入;三是風力、水力、動物攜帶等自然傳播。

        防治結合,防重于治。入侵之前要截源,入侵之後要管控。

        首先,立法監督外來入侵物種的安全管理。我國目前還沒有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的專項法律,但已在其他法律中作出相關規制,如《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將涉嫌犯罪;《生物安全法》規定“國家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防范和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清除以及生態修復等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此外《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法》《畜牧法》《種子法》《動物防疫法》等也有相關規定。

        其次,形成統籌聯動的防治體係。一是防重于治,在源頭上通過設備配置和人員培訓,提高口岸檢疫、查驗與執法水準,重點防范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産生的生物入侵風險,並加強對引進物種資源的隔離與監管;在機制上結合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2021年聯合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和部際協調機制,定期開展外來入侵物種的普查與摸排工作;在管理上已陸續發布4批《中國自然生態係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制定《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整體提升了生物安全的管理水準。二是防治結合,入侵後要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的防控方法,結合農業現代化建設,對已入侵物種進行“一種一策”精準治理。

        第三,加大科研投入助力技術攻關。一是通過科學研究建立一流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監測係統、風險評價體係、防控技術體係等,形成全鏈條的基礎研究綜合體係,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全國一體化的網絡資訊係統;二是積極引導並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如將入侵植物加工制作成禽畜飼料、肥料、染料等完成進一步資源化利用,同時積極推廣科研成果的運用與示范;三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生物入侵的資源共用,通過對國外入侵案例、控制技術等的科學研究,做出結合國內的預判性研究。

        第四,廣泛普及知識提升全民防范能力。在已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害蟲中,多數為無意帶入而入侵,因此公民的認知水準與防范意識對于阻止外來物種入侵非常重要。應當向公眾開展外來入侵生物種類識別、入侵危害、防治措施的科普教育與宣傳,逐步建立公眾生物安全防護的道德規范,有效提高公眾的風險防范意識,使每個人都意識到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效避免由于相關知識缺乏導致的盲目帶入或盲目放生。防治外來生物入侵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我們每一個人的微小行為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實現全民意識的提高才能築起有效防范的第一道防線。

        作者:王輝健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講師

 

【糾錯】 【責任編輯:滿旭蕊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78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