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措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措施之一,林草固碳減排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主要路徑之一。林草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碳匯釋氧功能,通過防止森林和草原退化,可有效降低林草植被和土壤中碳排放,達到減排效果。
三北工程,指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工程分八期進行,佔我國國土總面積的45%,被譽為“綠色長城”。
在生態效益方面,三北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呈現穩中向好趨勢,自然生態系統惡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風沙危害得到有效緩解,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護農促牧屏障日益完備。
在經濟效益方面,三北工程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協同推進,特色林果業和林下經濟初具規模,綠色富民産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在社會效益方面,通過道路綠化、城鄉美化亮化等方式,實現人居環境改善,生態文化日益豐富,生態文明意識普遍提高。
經過40多年的持續建設,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52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建設初期的5.05%提高到現在的13.57%,區域生態明顯改善,風沙危害明顯減緩,水土流失明顯減輕,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標誌性工程。
2022年,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實踐路徑研究取得新進展,三北工程40多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特別是在固碳方面,三北地區顯示出巨大的固碳儲碳優勢和潛力。
三北六期工程將集中建設一批有特色、上規模、高質量的示範項目,形成林草區域性系統治理、規模化治理、科學綠化、質量精準提升的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樣板。
全面推進三北工程科學綠化,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是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三北工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持續改善了三北地區生態環境,鞏固和發展了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科協科普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