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09 18:31:31
來源:新華網

科普中國智庫2022年專題活動——“應急科普創新發展論壇”舉辦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 8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應急科普專委會承辦的科普中國智庫2022年專題活動——“應急科普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本次活動圍繞應急科普創新發展主題,包含12場精彩報告和互動提問環節,與會專家圍繞應急科普熱點難點進行分享和探討,內容涵蓋安全素質提升、校園防災減災教育、應急科普宣傳對策、應急消防科普等,為助力應急科普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在致辭中表示,應急科普既是應急管理、安全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未來科普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議題,希望本次論壇能起到推動應急科普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介紹了世界各地火山噴發案例,並闡釋火山災害對人類活動、氣候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壞,強調掌握火山災害應急科普常識對有效減輕災害損失的重要性。

        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閃淳昌係統介紹了應急管理概念、目標任務、方針原則、重要意義和新發展態勢。他表示,提高公眾的憂患意識,普及災害中自救和互救常識,是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概率及傷亡損失的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王立祥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提出生命全周期心臟猝死防治救方案,提升心臟猝死防治救綜合能力。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指出,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不僅直接導致嚴重的傳統災害,還會引發能源短缺、停網等多種衍生災害,應急科普要為積極應對防災減災、公眾教育和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提供保障。

        中國地震局原副局長何永年講述了因掌握防災減災知識而成功自救互救的生動事例,倡導喚醒防災減災意識。他認為,防災減災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普及是減輕災害的重要環節,也是災害來臨時應急救助的重要方面。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孟潭、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員申旭輝、中國科技館展覽教育中心展覽輔導部副主任王紫色、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劉春平、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原副司長尹光輝、原公安部消防局宣教處處長羅秀華、全國優秀科普講解大賽選手李浩然等分別圍繞應急科普宣傳對策、自然災害的空間觀測與空間災害、科技館開展公共安全科普、學校防災減災教育、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形勢和任務、應急消防科普、應急消防職業教育等主題做報告。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鄭念表示,與會專家的分享為未來開展好應急管理和應急科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並呼吁在加強內容建設、強化協同配合、注重防治結合等方面進一步改進應急科普工作。

        活動在人民網、央視網微信視頻號、抖音、知乎等平臺同步直播,觀看人次超過80萬人次。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865131066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