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 08 14:56:57
來源:光明網

讓未來城市更智慧 這位“80後”院士步履不停

字體:

  “把一件事情老老實實做深做透是測繪人的基本風格。”

——李德仁

  “你已經老大不小了,幾十年來你一直在學習,一直在花國家的錢。你還不如一頭牛呢,到現在都沒擠出一點奶來,現在到了該回國‘擠奶’的時候了。”李德仁的妻子朱宜萱在給他的一封信上,如是寫道。

  1985年2月,留學德國兩年多的李德仁學成後馬上回國。當時有幾家德國的研究機構想留他,因為他的表現非常優秀——在德國的兩年多時間裏,李德仁拼命地學習、鑽研,他從驗後方差估計理論出發,用極短的時間推導出比丹麥法更優越的新測繪方法,被國際測繪界稱為“李德仁方法”;僅用一年時間完成的博士論文,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史上的百年難題,如今全世界都用李德仁的理論來校正航測平差係統。

  但心懷科技報國的信念,李德仁義無反顧地回國了,很快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祖國的需要就是他努力的方向。

大力發展我國資訊高科技産業,為實現兩個轉變和祖國騰飛服務。1997年4月24日,攝于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攝影師:侯藝兵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德仁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創造性成果。1991年,他提出“3S整合”a理論,獲得了國際認可。1994年,他主持完成“GPS 用于空中三角測量的試驗研究”,使野外工作量減少90%,節約費用70%,並大大縮短了成圖期。他領導研制的具有中國版權的地理資訊係統“吉奧之星”,打破了國外GIS軟件“一統天下”的局面;他主持研制的中國首套移動道路測量係統,被譽為“革命性的高科技産品”,向全世界推廣。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李德仁的科研團隊使中國測繪科學的水準得以與美國、德國並駕齊驅,位居世界三強之列。

  讓科學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應用,是李德仁的心願。他參加我國“太空之眼”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的研發工作,在衛星精度和品質上下功夫,在元器件受限的情況下,用高精度地面定標場和精細的演算法提高了數據品質。

  截至2015年5月,李德仁和團隊一共研制了20多顆高分辨率衛星和兩顆測繪衛星,分辨率從5米、3米、2米、1米提升到0.5米,這一連串數據直觀地記錄了我國測繪衛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整個過程。

李德仁院士在中國測繪學會2021學術年會作報告

  只要對國家有利,李德仁都會積極去做:面對汶川大地震,他帶領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正確指揮處理唐家山堰塞湖險情提供了分辨率最高的數據;面對北京奧運會,他帶領專家團隊,從奧運會申辦、場館建設到成功舉辦,全方位提供專業的“貼身服務”,為國家節省約 16 億元;為了更好地展示“數字敦煌”的魅力,他帶領團隊運用測繪遙感新技術,將莫高窟以毫米級精度虛擬在電腦裏;直面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迅速指導團隊,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李德仁不僅科研水準高,教學品質也有口皆碑。每年大一新生開學時,李德仁都會如約出現在武漢大學“測繪學概論”課程的講臺上。他總是告誡學生:“把一件事情老老實實做深做透是測繪人的基本風格,不能到了我們這一代管得不嚴,把這個優良作風丟掉了。”

  當前,智慧地球時代已經來臨。“智慧地球是基于數字地球、物聯網和雲計算建立的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這都賦予了測繪學科新的使命。”李德仁説,“這也是我的新追求,瞄準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真正實現測繪學科在智慧地球時代的大整合、大融合和大智慧。”(光明日報記者袁于飛)

  院士小傳:

  李德仁(1939—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以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資訊係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資訊學的教學研究,提出了處理測量誤差的可靠性和可區分理論以及空間數據挖掘理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2012年被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授予最高榮譽“榮譽會員”稱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糾錯】 【責任編輯:王卉雯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3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