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 02 09:52:43
來源:科技日報

“搶食”的大白鯊促使巨齒鯊滅絕

字體:

  巨齒鯊是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型肉食動物之一,其滅絕原因一直存在爭議。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月31日發表的一項古生物學研究發現,與大白鯊爭奪食物資源可能促進了巨齒鯊的滅絕。該研究結果為現存鯊魚和已滅絕鯊魚的飲食提出了見解。

  動物的營養級標誌着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而飲食對於理解某種動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態學特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牙釉質形成過程中鋅會混入其中,可作為一個替代指標用以理解動物的飲食,推斷其在生態系統中的營養級。巨齒鯊正是一種長着巨大牙齒的鯊魚,或可用這一方法推斷其在生態系統中曾留下的“痕跡”。

  此次,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通過鋅同位素推斷化石生物飲食的方法。他們建立了一個鯊魚牙齒的鋅同位素值數據庫,涵蓋了20個現存鯊魚物種(包括水族館和野生個體)以及巨齒鯊在內的13個化石物種。他們發現,無論哪個地質年代的鯊魚牙齒中都保留了鋅同位素值,並且這種鋅同位素值能顯示該物種的營養級。

  研究人員比較了巨齒鯊和大白鯊的鋅同位素值,發現當它們在上新世早期共存時,它們的營養級有重疊,而且可能需要競爭相同的食物資源,如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他們指出,導致巨齒鯊滅絕的潛在原因有很多,包括氣候和環境變化,但研究團隊判斷,與大白鯊的競爭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

  研究同時認為,鋅同位素是研究其他化石海洋脊椎動物飲食、生態學特徵、演化的一個很有前景的工具。

 

【糾錯】 【責任編輯:王卉雯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1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