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這味藥材多半被你糟踐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09:18:4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荔枝這味藥材多半被你糟踐了

字體:

香甜多汁的荔枝是炎炎夏日深受大眾喜愛的水果。不過,荔枝的“身份”可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它不僅美味可口,還渾身是寶,有着獨特的中藥價值。今天,醫生就為大家揭開荔枝作為中藥材的保健奧秘。

荔枝大有藥用

荔枝在中醫典籍中被譽為“果中美玉”,其味甘、微酸,性溫,歸脾、肝經。《本草綱目》記載“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溫熱的特性使得荔枝具有多種獨特的養生功效。

果肉——溫養中焦的補益之力荔枝的果肉可以補脾,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食欲不振(如荔枝大棗湯),小孩子因脾胃虛寒不愛吃飯時,少量食用荔枝可以增進食欲;此外,荔枝果肉具有養肝血的功效,可以緩解血虛心悸、頭暈目眩(荔枝酒可治女子血虛崩漏)。生活中,女性在經期後若因失血出現氣血虧虛,可適當吃些荔枝來補充氣血,改善身體狀態;安神益智,荔枝肉含天然多糖,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改善失眠健忘。

荔枝殼——天然的“滅火器”與果肉的溫性相反,荔枝殼其性涼味苦,含黃酮類(槲皮素、蘆丁)、皂苷等抗炎物質。傳統用法是煮水解熱,可以取5至6個殼加500毫升水煮十分鐘,飯後溫飲,可緩解果肉引起的口乾咽痛。

同時,荔枝殼外洗還可療瘡,煎水濕敷可緩解濕疹、痘瘡。此即“原湯化原食”理論的體現——荔枝殼通過“以寒制熱”中和果肉溫性。

荔枝核——行氣散結的良藥荔枝核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材,其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其具有行氣散結、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寒疝腹痛、睪丸腫痛、氣滯血瘀型痛經等病症。在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比如治療寒疝腹痛時,常將荔枝核與小茴香、橘核等藥材一起使用。

吃荔枝避開“三把火”

荔枝雖好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快來看看你是不是荔枝的“有緣人”:

宜食人群脾胃虛寒如食冷腹瀉者,氣血虛弱如面色蒼白、手足冰涼者,産後虛羸者。

慎食人群陰虛火旺如舌紅少苔、五心煩熱者,濕熱內蘊如口苦苔黃膩者,皮膚病未愈者。

此外,民間素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説法,這是因體質偏差或過量食用導致,荔枝溫熱之性助內熱,引發口舌生瘡。以下送上滅火三法:

鹽水浸泡去殼果肉淡鹽水浸泡30分鐘,或食後飲淡鹽水;

配伍寒涼搭配綠豆湯、冬瓜湯,平衡寒熱;

荔枝殼煮水最契合中醫理論的解熱法。

祖傳秘方拿走不謝

嶺南千年的中醫智慧,強調食荔之道,貴在明體質、知配伍、懂節度。只要通過合理搭配和適量攝入,就既能享受荔枝的美味,又能避免其溫熱之性帶來的不適。

荔枝的養生密碼早已被老祖宗破解,下面就介紹幾個關於荔枝的經典食療藥方。

荔枝燉雞荔枝肉20顆、半隻雞同燉煮。此方可溫補脾陽。

荔枝麥冬銀耳湯荔枝肉8顆、麥冬10g、百合10g、銀耳適量,一起煮湯。此方可養陰潤燥。

荔枝酒鮮荔枝肉500克加米酒1000毫升,浸泡七日。此方可護心降尿酸。

文/吳麗麗(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