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進行演講 (由主辦方提供)
7月23日,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主辦的2025開放原子開源生態大會在北京開幕。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以《人形機器人開源生態構建——從基礎設施到産業實踐》為題作演講,分享樂聚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探索與開源生態建設成果。
冷曉琨&&,2023年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帶來指引,人形機器人産業迎來大發展。此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具身智能與大模型技術的興起,它們迫切需要介入物理世界的載體,而雙足人形機器人被認為是最理想的形態之一。
面對具身智能帶來的設備間、人機間、人機與環境間不確定性交互的複雜需求,樂聚在發布首&&尺寸人形機器人“夸父”時,便選擇與OpenHarmony(開源鴻蒙)操作系統兼容。“這是國內首款搭載開源鴻蒙的大尺寸人形機器人。”冷曉琨説,“從某種角度看,人形機器人就是一台‘沒有屏幕可以行走的手機’。開源鴻蒙的分佈式軟總線技術,完全契合了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的互聯互通需求,我們一直在持續打磨這套系統。”
在冷曉琨看來,人形機器人發展進入“大腦、小腦和本體三者融合”的新階段。目前,“小腦和本體”的技術路線已逐漸走向統一,而“具身大腦”的産業化發展路線尚未明確,要真正跟物理世界産生深度交互,其核心瓶頸在於——真實世界的大規模高質量數據。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全國多地建設具身智能訓練場,是為了大量採集真實物理世界數據,形成技能再反哺模型訓練。”冷曉琨介紹,目前樂聚在北京、蘇州等地已建成多個訓練場,推進數據開源、場景開源。如位於蘇州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面積達1500平方米,日均産出6000條數據,成為人形機器人技能開發的重要支撐平台。當前樂聚的開源倉庫已涵蓋動力學倣真、運動控制、模仿學習、強化學習等功能,與高校和科研平台深度合作,推動機器人技術二次開發與教學落地。
“能不能實現量産、能不能構建可批量複製的技能,是人形機器人産業化的兩條生命線。”冷曉琨&&,目前樂聚人形機器人已應用於科研、展廳等場景,並逐步進入工業領域。他強調,打造國産機器人操作系統的核心要素,在於“一個的好硬體載體、一個好的開發平台和一群專注的機器人開發者”。通過夯實産品、平台與開發者三位一體的基礎設施,國産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正進入良性發展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