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 中國科技期刊着力提升科研論文學術影響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3 16:41:01
來源:新華網

創新驅動發展 中國科技期刊着力提升科研論文學術影響力

字體:

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一流期刊建設與科研論文發表”專題研討會中,4位期刊負責人從立足本土、銳意創新、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實踐探索等角度分享各自觀點,闡述了當前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核心目標與重點任務。

現場圖片

近年來,國內科技期刊在發表論文數量與辦刊質量上均取得顯著進展。然而,如何進一步提升期刊國際認可度、學術聲譽及學科影響力,尤其是英文期刊的發展,仍是眾多期刊編委會需要應對的現實課題。

 河南大學教授,國際期刊Exploration管理編輯汪欣介紹了地方高校期刊的發展經驗。據介紹,該刊創新實施“雙盲審”制度,即稿件隱去作者信息後,需經學術編輯團隊預審與副主編覆核方能進入外審環節。嚴格的審稿流程在逐年提高拒稿率的基礎上,也顯著提升了稿件質量,影響因子躍升至22.5。面對運營挑戰,汪欣&&辦刊團隊積極拓展多方渠道,通過編委組織和建立專門團隊負責宣傳等方式,一年內舉辦了60余場線上學術論壇,成功將國際投稿比例提升至20%,擴大了刊物的國際影響力。

 高效出版對提升期刊吸引力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物理學會出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服務部主任楊槐馨強調。中國物理學會期刊集群推行“科學家辦刊”模式,在其旗艦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PL)開設“Express Letters”精品欄目,高效的審稿和發表流程吸引大量優秀原創成果回流,有效保護了我國重要創新研究成果的首發權。針對中文期刊的國際傳播需求,楊槐馨&&《物理學報》借助科大訊飛AI翻譯技術,實現網絡雙語出版,半年內期刊國際訪問來源國從69個增加至126個,提升了中文論文的全球傳播力。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英文版)》(以下簡稱“ABBS”)編輯部主任、副編審徐文琳分享了期刊回歸本土出版&&後的發展情況。2022年,ABBS從牛津大學出版社回到科學出版社SciEngine全流程數字出版&&,開啟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開放獲取出版模式。依託精準內容推送和與國際數據庫的高效銜接,期刊國際讀者佔比不降反升,達到62%,覆蓋全球110余個國家。“相較於發布&&,科學家關注的核心是研究成果的有效傳播,”徐文琳認為,“開放獲取模式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科研成果的國際傳播。”

“提升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學報文獻中心主任、《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編輯部主任羅東強調了期刊長期發展的重要性。《材料科學技術(英文版)》創刊40年,通過“三步走”戰略實現顯著發展,2010年起該刊對標國際高水平期刊制定發展目標,通過擴充專業化學科編輯團隊、建立分級審稿制度,在嚴格保障質量的前提下,將年發文量從2006年的160篇提升至2025年的930篇,影響因子攀升至14.3。規模效應帶來了顯著的運營效益——期刊年收入達數百萬元,並具備反哺其他刊物發展的能力。“提升期刊實力是基礎,擴大規模是支撐,最終目標是為中國學者提供更廣闊、更便捷的高水平學術成果發布&&。”羅東説。

研討中,專家均強調了“科學家辦刊”的核心作用,學術共同體的深度參與不僅確保了同行評審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還構建了一個能夠迅速響應科研需求、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專業體系。從地方性期刊到學科高水平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正通過制度創新、技術賦能和規模效應,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鼓勵更多科學家優先在本土&&發表高質量研究成果,從而提升中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