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 08 15:12:56
來源:中國華能

非凡十年·講述丨“核”華能在一起

字體:

  走出清華園,在華能核電13年的堅守,是我對這份事業最長情的“告白”。

  我與華能在核電發展的高光時刻相遇,在至暗時刻相伴前行,一路走來,我與華能核電早已命運相依。歷經坎坷,輾轉積蓄,我們變挑戰為機遇,化被動為主動,以平凡創非凡,共同打開華能核電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啟航·核電“新人”

  2009年,我以工學博士的身份從清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9年苦讀讓我對核電的未來、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

  當年國內核電領域發展迅速、百花齊放,核電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呼聲很高,除了“核”字頭的企業,電力央企也異軍突起,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全國範圍內新項目、新廠址多點布局。

  在這樣的快速發展時期,我的就業方向有很多,當時華能雖然不是核電領域“專業選手”,但我認為它作為電力行業的一面旗幟,後勁很大。華能2004年進入核電領域,2009年就實現了控股開發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項目,大比例參股的海南昌江一期項目即將開工建設,福建霞浦等新廠址開發也在快速推進。

  我躍躍欲試,與這樣的企業共成長難道不是最好的學以致用嗎?篤定了心中的目標,我進入華能核電公司,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堅守·核電“凜冬”

  2011年,福島核事故給世界核電發展造成沉重一擊。一時間,不少人談“核”色變。

  2012年,這股衝擊的連鎖效應逐漸顯現出來:國家對電力企業建設核電的態度更加審慎,核安全監管收緊,處在核電發展初期的電力企業舉步維艱。

  “凜冬”來臨,多數電力企業陸續選擇退出核電賽道,但華能沒有離開,我也沒有。彼時,面對衝擊,很多人選擇另謀出路,我卻一根筋想要走到底,現在回想起來,支撐我的是對華能核電長遠發展的信心。我們都在積蓄力量,直面自身局限,要探索一條具有華能特色的核電發展之路。

  2012年12月9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特徵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正式開工,為低谷中的華能核電照進一束光。

  手中有“核”,心中不慌。抱着“我是一塊磚,哪需要哪搬”的心態,我響應核電公司號召,去了當時最需要核電人的地方——石島灣公司挂職。在設計採購部,我將所有的精力都撲在設備上,反應堆壓力容器等很多高溫堆關鍵設備均為“世界首個”,涉及到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眾多,是此前的壓水堆不可比擬的。

  難,意味着創新與挑戰。當時我與同事多半時間都在駐場監造,對設備設計、材料性能、製造工藝、加工機具如數家珍,高質量的一流設備為“世界首堆”保駕護航,高質量的學習積累為我的核電夢添磚加瓦。

  那些年,我先後被派往霞浦核電籌建處、昌江一期工程處和設計處等,從事過工程建設,也負責過項目前期,潛心幹事,腳踏實地。但無論走到哪,“核安全”的這根弦在我腦中時刻緊繃,稍有差池“一失萬無”,過手的每一項制度和標準、每一個設備我都要較真到底,確保萬無一失。

  2015年,國家能源局同意將霞浦核電廠址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這對核電人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更讓關注壓水堆的我內心翻涌。

  我最終決定前往霞浦核電公司任職,那年我33歲。從二級公司到項目公司,走這條路,意味着職業生涯幾乎“歸零”重啟,還要徹底離開生活了10多年的北京和不滿2歲的兒子,但想要幹出一番事業的信念戰勝了一切,我毅然隻身來到福建霞浦。

  圓夢·核電“春天”

  多年在不同的項目、崗位歷練,我參與了華能所有的核電項目,見證了每一個重要節點,卻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項目周期。作為一個為“核”而生的人,心中不免遺憾。

  轉機出現在2018年,昌江二期項目籌備組拉我入隊。這是華能首個控股建設的大型壓水堆項目,規劃建設兩台120萬千瓦“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是海南自貿港最大能源投資項目、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支柱電源。作為一個老核電人,我意識到華能核電破冰在即。

  爭取着,盼望著。2021年3月31日,我國“十四五”時期首個核電項目——昌江二期3號機組開工。在這裡程碑式的一刻,華能17年的核電承諾,擲地有聲。

  那天,春日陽光正好,彩旗飄展,看著第一罐混凝土澆築而下,我淚灑當場——我們真的做到了!

  在那個瞬間,仿佛回到10年前,在昌江一期2號機組的開工儀式上,我當時有一個念頭:華能什麼時候才能控股建設自己的壓水堆核電?10年後,我們圓夢。

  我的手機裏珍藏了一張與核電“老戰友”張利珍站在昌江二期現場的一張闔影,對比10年前在昌江一期的合影,歲月流淌,艱辛曲折,從青澀到成熟,我們與華能核電一起經歷了一場華麗的蛻變。這一年,在華能的另一大核電基地,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發出了華能“第一度核電”。至此,華能山東石島灣、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沿海核電基地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這一局面來之不易,華能手握第四塊核電“牌照”,乘勢而上,聚焦國家戰略所需,瞄準産業發展所向,明確核電作為公司轉型發展三大支撐之一。昂首闊步,提出“雙輪驅動”戰略:一手抓先進壓水堆項目規模化開發,一手抓高溫氣冷堆技術優化和商業推廣,確保到2035年,在建在運核電裝機佔國內核電總裝機約10%,發電量佔公司總發電量約15%。清晰可見的核電發展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懷着對昌江核電的深厚感情,我這個山東漢子扎根在了這片南海之濱,面朝大海,埋頭耕耘,等待核電“春暖花開”。2021年12月28日,昌江二期4號機組核島開工建設,實現“十四五”開局之年兩台機組“雙開工”目標。2022年7月15日,3號機組核島安裝正式開工,較計劃提前46天。

  我想,華能核電再也不用經歷漫長的等待,下一個10年,不可限量。(李昕葳)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69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