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山下新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8 16:42:14
來源:新華網

呂梁山下新生活

字體:

  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初冬的呂梁山,寒風凜冽。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孩子們有説有笑趕去上學,老人們在小區廣場跳舞健身,扶貧車間裏人們辛勤勞作,一派熱鬧景象。

  2019年,臨縣10個鄉鎮86個自然村陸續搬遷至縣城周邊的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361戶4732名村民告別乾旱少雨、土壤貧瘠、交通不便的山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新生活。與舊村溝壑縱橫、靠天吃飯不同,安置點水電暖、學校、衞生所、廣場等配套齊全,旁邊還建有扶貧車間和産業園區。

  搬出窮山溝,過上新生活。易地扶貧搬遷幫助村民們搬出深山,從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讓村民們邁出了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同時,為幫助村民們下了山、穩得住,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置了保潔員、衞生監督員等公益性崗位,鼓勵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此外,還開展技能培訓幫助青壯年外出務工,縣城周邊的食品加工、服裝製造、設施農業等企業,也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就近務工渠道,實現“家門口就業”。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1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臨縣高級中學附屬柏林苑學校,臨縣大禹鄉姚家山村的張董(中)和同學們在踢足球(11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臨縣高級中學附屬柏林苑學校,學生們在教室裏上課(11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臨縣大禹鄉石窯村的秦照平在家中陪外孫玩耍(11月26日攝)。2019年,秦照平一家告別了村裏的舊房子,搬到了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居。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附近的臨縣營養餐配送中心,劉喜民在清洗切菜機(11月26日攝)。來到安置點後,臨縣城莊鎮武家坪村的劉喜民在臨縣營養餐配送中心找到了工作,每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一家小店,從臨縣大禹鄉王家坪村搬遷來的村民王香平(右)在接待顧客(11月26日攝)。2020年,王香平和丈夫在安置點開了一家便民小商店,主要經營生活日用品,夫妻倆年收入近10萬元。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柏林苑幼兒園,孩子們在戶外玩耍(11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們在廣場扭秧歌(11月27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從臨縣叢羅峪鎮馬家山村搬遷來的村民郭奇亮(中)和家人在屋裏玩耍(11月27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pagebreak

  臨縣石白頭鄉段賢村村民米林麗在安置點的箱包扶貧車間裏忙碌(11月27日攝)。搬遷後,米林麗在安置點找到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還在安置點的箱包扶貧車間兼職縫紉工人。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pagebreak

  在臨縣湫水柏林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在廣場上看村子的老照片(11月27日攝)。

  新華社發(劉亮亮攝)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