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故事|機器人應用開發工程師:人形機器人的人類“老師”-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3 20:36:43
來源:新華網

新職業故事|機器人應用開發工程師:人形機器人的人類“老師”

字體:

  10月24日,張鴻偉在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實驗區域內與“夸父”機器人合影。

  十五運會開幕式上機器人敲響青銅樂器,機器人“夸父”傳遞全運會火炬,進博會裏上演機器人格鬥擂&賽……人形機器人已從科幻作品逐漸走入人們生活,這離不開機器人的“老師”——機器人應用開發工程師。

  今年26歲的張鴻偉是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機器人應用開發工程師。他介紹,人形機器人可以識別和感知真實環境,並自主通過計算進行判斷和行動決策進而完成指令,同時不斷學習迭代,即所謂的“具身智能”。

  目前,張鴻偉正在“教”公司的“夸父”機器人進行工業生産工作。他首先需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並拆解成機器人能“理解”的代碼,再利用軟體進行倣真模擬運行;反復調試至運行良好後,再將代碼部署到實體機器人上,在實驗室進行真實環境模擬測試。如果機器人的行動出現錯誤,他和同事要通過運行數據查找原因,一起修復問題。經過反復測試調整,機器人運行穩定後,就可以到實際應用場景進行部署,測試使用。張鴻偉作為工程師也會到場,向客戶交付並指導使用。

  張鴻偉介紹:“‘夸父’機器人已經在一些工廠投入使用,但由於人形機器人工業化應用還處於初期探索的階段,目前主要進行搬運、揀選、拿移等工作。”在實際工廠環境下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他們需要不斷分析問題,再不斷地迭代,讓機器人更適應工廠的要求。由於雙足人形機器人更適配人類工作的物理環境,張鴻偉相信,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作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2年人社部公示,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成為一項新職業。經過3年的發展,機器人的形態、技術不斷迭代升級,行業內涌現出更多、更細分的新職業。各地也緊緊抓住這一發展浪潮,合肥積極推動智能機器人産業發展,構建全鏈條研發製造體系,目前已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近200家,並建設相關科研&&和研發機構。

  社會的發展與政策的支持,讓新興行業的年輕人更有信心。“不斷發現、解決問題,通過反復努力,最終實現能讓機器人代替人做一些危險和繁重的工作。這是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也讓我很有成就感。”張鴻偉説。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在編寫和調試代碼。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將代碼部署到倣真軟體上進行模擬。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在實驗室內調試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操控人形機器人,準備進行測試。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在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觀察人形機器人搬運塑料筐的測試情況。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左)在公司實驗區域內觀察機器人抓取零件測試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在公司實驗區域內觀察機器人抓取零件。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右)在同事的指導下使用VR設備進行機器人遙操作,用於動作捕獲採集數據。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右)在同事的指導下使用VR設備進行機器人遙操作,用於動作捕獲採集數據。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在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查看人形機器人的測試數據。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在電腦上查看人形機器人的測試運行數據。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給機器人安裝電池。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pagebreak

  10月24日,張鴻偉(左)和同事一起研究人形機器人的運行數據,查找測試中出現失敗的原因。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pagebreak

  10月19日,張鴻偉(右一)在2025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為觀眾介紹“夸父”機器人。新華社發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