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 新農人迎接“收稻季”-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31 16:22:09
來源:新華網

洞庭湖畔 新農人迎接“收稻季”

字體:

  10月29日,在大通湖區河壩鎮王家湖村,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將稻穀裝車。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邱彬在倉庫內查看烘乾後稻穀的保存情況。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30日,邱彬將烘乾後的稻穀裝袋。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30日,邱彬(左)和父親邱國清將烘乾後的稻穀裝袋。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29日,在大通湖區河壩鎮王家湖村,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將稻穀裝車(無人機照片)。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邱彬(右)和父親邱國清在查看烘乾機運行情況。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29日,在大通湖區河壩鎮王家湖村,農機手將稻穀裝車。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pagebreak

  10月29日,農機手駕駛收割機在大通湖區河壩鎮王家湖村收割晚稻。

  經過耕田、育秧插秧、管護等為期8個多月的勞作後,邱彬所在的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的2000多畝晚稻日前開始收割作業。

  身為90後的邱彬2019年返回家鄉河壩鎮王家湖村,接手父親邱國清創立的合作社。邱彬在育秧耕種管收儲多個環節更多地應用機械和無人機設備,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稻質量及産量有所提高。

  對於邱彬這些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説,晚稻收割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緊接着,他要將綠肥播撒到田裏,以提高來年土壤養分,為下一個春耕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