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鄭棋元在雲南技師學院實驗室組裝移動機器人。
“目之所及,全是揮動的五星紅旗,那一刻,我們都忍不住落淚了。”回想起2019年8月站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領獎&上領取金牌的那一刻,鄭棋元記憶猶新。
今年9月,“95後”鄭棋元被認定為2025年“大國工匠人才”。然而他的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中考後,鄭棋元進入雲南技師學院學習,在校期間接觸到移動機器人、智能製造等項目,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帶着熱愛,他每天刻苦訓練,並在學校的支持下,將目光投向了有“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
鄭棋元的奪冠之路充滿坎坷。2014年和2016年,他兩次備戰,卻都未能拿到大賽的“入場券”。2018年初,已經走上企業崗位的鄭棋元得知,學校正在組隊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沒有太多猶豫,他毅然遞交辭職報告,回到學校全力備戰。那段時間,鄭棋元每天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實訓基地、食堂、宿舍。為了節省時間,他甚至把機器人搬進宿舍,拆掉床舖,拼出一塊臨時訓練場地。臨近比賽,當大多數人選擇穩妥策略不再過多改動時,他卻説:“我的字典裏沒有‘差不多’,只有好與不好,必須精益求精。”他大膽對機器人進行優化升級,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他與隊友默契配合,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上勇奪金牌,實現了中國隊在世界技能大賽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賽後,鄭棋元婉拒了企業的高薪聘請,選擇回到母校任教。從世界冠軍到職教教師,身份在變,不變的是他對傳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攀技能高峰和潛心重大技術攻關的追求。在他帶領的學生團隊中,已有數十人在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談及“大國工匠人才”這一稱號,鄭棋元認為,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一名職業技能教育工作者,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與知識,引導更多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中國智造”培養更多新生力量。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在雲南技師學院實驗室組裝移動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右)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左一)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中)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右)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右)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左一)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左)在雲南技師學院利用沙盤模型與學生探討研發項目。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中)在課後與課題組的學生交流。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在雲南技師學院辦公室備課。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右)在雲南技師學院辦公室指導學生對移動機器人進行調試。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後)在雲南技師學院給學生授課。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在雲南技師學院舉辦講座,用親身經歷鼓舞本校學生。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pagebreak

10月29日,鄭棋元(中)在講座後被學生拉住合影。
新華社記者 彭奕凱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