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一線的八旬老中醫-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29 11:46:27
來源:新華網

堅守一線的八旬老中醫

字體:

  10月24日,在成都雙流區中醫院,前來出診的祝之友在為患者診治。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pagebreak

  10月21日,在洪雅縣中醫醫院,祝之友為患者把脈診治。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pagebreak

  10月24日,在成都雙流區中醫院,前來出診的祝之友(右二)在指導學生如何用藥。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pagebreak

  10月21日,在洪雅縣中醫醫院,祝之友在展示他記錄的中藥材名錄。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pagebreak

  10月21日,在洪雅縣中醫醫院,祝之友在展示他採集的動物藥材標本。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攝pagebreak

  10月21日,在洪雅縣中醫醫院,祝之友在介紹他採集的名貴中藥材標本。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攝pagebreak

  10月21日,在洪雅縣中醫醫院,祝之友在介紹他出版的中草藥書籍。

  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中醫醫院診室內,80歲的祝之友依然堅守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問診。作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從醫50多年來,祝之友採集製作1萬餘份中藥材標本,強調中藥“五氣五味”理論研究,培養中醫藥骨幹超100人。

  在祝之友看來,學中醫一定要了解中藥材,而採集製作中藥材標本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多年來,我帶着學生爬過幾千次附近的瓦屋山,採集了幾乎洪雅縣所有的中草藥標本,213個科、965個屬、3000多種。”

  “方未變而藥多變”,在歲月變幻中,祝之友從醫初心絲毫未改——用實踐擦亮典籍之光,讓經典的光芒照亮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他期盼:“讓更多人了解藥物來源及其療效,讓中醫藥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 攝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