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人們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內參觀。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10月25日,參觀者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內觀看展品。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10月25日,人們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內參觀。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這是10月25日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園拍攝的國際援華醫療隊紀念碑。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這是10月25日拍攝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外景。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這是10月25日拍攝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外景。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pagebreak

10月25日,參觀者在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內體驗救護動作體感學習系統。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位於現今貴陽市森林公園,該館於2021年底建成,2022年1月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列着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100余件,圖片453張,文獻資料2.8萬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成立,全面擔負起戰場救護及後方平民防疫等公共衞生責任。由於戰事蔓延,1939年2月,救護總隊及其相關機構遷駐貴陽城東要隘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六年間,這裡是中國重要的戰時救護大本營、軍醫培訓基地和救護物資集散地。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