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達來肖像。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兒從南方多省市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在當地群眾的撫養下長大,被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
1962年,2歲的達來來到內蒙古大草原,由“草原母親”都貴瑪短暫照料。同年,他被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一對牧民伕婦收養,開始了草原新生活。
如今,65歲的達來與妻子烏蘭格日勒仍然生活在四子王旗的草原上,家裏有9000多畝草場,養了100多頭羊、20多頭牛,還有幾匹馬。達來説,在草原上放牧忙碌充實,他喜歡這樣的生活。
2006年,在得知都貴瑪曾照料過自己後,達來一有機會便去看望都貴瑪。“每次去,都貴瑪額吉都會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問家裏牧場草長得好不好……”達來説。
達來的兩個兒子曾極力邀請老兩口從牧區搬到城區養老,但達來始終不願離開這片養育他的草原。他説:“我在草原長大,草原上有我的幸福生活。”
原本遠隔千里,如今卻生死相依。沒有血緣&&,又早已骨肉相連。六十多年前,內蒙古大草原張開她母親般的懷抱,哺育了“國家的孩子”,成就了“三千孤兒入內蒙”這段佳話。
當年的南方娃娃,現在已是兒孫滿堂。他們在草原上長大成人,也在草原上建功立業。在他們眼中,內蒙古大草原就是此生難離的故土。
2025年國慶節前夕,新華社記者走近“國家的孩子”,重溫那段感人至深的歲月,感受他們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右)與妻子合影。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pagebreak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草原上達來的家(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在自家草場上趕羊。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走在草原上。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騎車從蒙古包前經過。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在自家草場上清掃羊糞。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拿取飼料準備喂雞。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在自家草場上喂雞。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在家中查看與都貴瑪的合影。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在自家草場上騎行。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pagebreak
9月23日,達來騎摩托車行駛在自家草場上(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