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垃圾綜合治理助力城市綠色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4 15:40:33
來源:新華網

福州:垃圾綜合治理助力城市綠色發展

字體:

  福州灰爐新苑小區居民使用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商品(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位於福州馬尾區的福州城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工人為分揀後壓縮的可回收垃圾稱重(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福州灰爐新苑小區建成的垃圾分類投放屋旁,居民分類投放垃圾(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位於福州馬尾區的福州城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工人操作智能光選機篩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位於福州馬尾區的福州城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工人整理智慧光選機篩選後的可回收垃圾(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福州閩侯縣一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的生産園區,工人將一批由建築垃圾製作的磚坯送入焙燒設備(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pagebreak

  在福州閩侯縣一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的生産園區,一批建築垃圾製作的磚塊燒制完成,工人們在篩選、捆紮(9月13日攝)。

  近年來,福州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在垃圾投放前端,設置垃圾分類屋(亭)、回收站點、智能回收箱等,提升可回收物全品類回收功能;中端布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中轉站),對可回收物進行全品類回收、智能化識別和精細化分揀;後端建成11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依託循環經濟生態産業園、大宗固廢基地等,推動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昊澤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