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寧海縣一市鎮的蟹塘(9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
立秋過後,浙江三門灣的著名水産青蟹進入集中上市期。利用三門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寧海縣一市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內塘青蟹養殖,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成為當地一大富民産業。目前該鎮有蟹塘1.8萬畝,養殖戶千余名,年産值逾5千萬元。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pagebreak
9月2日,在寧海縣一市鎮的一家青蟹生産企業,工作人員在暫儲青蟹的“蟹公寓”中查看其健康狀態。
立秋過後,浙江三門灣的著名水産青蟹進入集中上市期。利用三門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寧海縣一市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內塘青蟹養殖,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成為當地一大富民産業。目前該鎮有蟹塘1.8萬畝,養殖戶千余名,年産值逾5千萬元。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pagebreak
9月2日,在寧海縣一市鎮的一家青蟹生産企業,工作人員在暫儲青蟹的“蟹公寓”中查看其健康狀態。
立秋過後,浙江三門灣的著名水産青蟹進入集中上市期。利用三門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寧海縣一市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內塘青蟹養殖,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成為當地一大富民産業。目前該鎮有蟹塘1.8萬畝,養殖戶千余名,年産值逾5千萬元。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pagebreak
9月2日,在寧海的一家青蟹銷售網店,工作人員將青蟹裝箱快遞。
立秋過後,浙江三門灣的著名水産青蟹進入集中上市期。利用三門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寧海縣一市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內塘青蟹養殖,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成為當地一大富民産業。目前該鎮有蟹塘1.8萬畝,養殖戶千余名,年産值逾5千萬元。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pagebreak
9月2日,在寧海縣一市鎮的一家青蟹生産企業,工作人員用免繩縛的專利包裝“安居房”打包青蟹。
立秋過後,浙江三門灣的著名水産青蟹進入集中上市期。利用三門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寧海縣一市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內塘青蟹養殖,持續推進新技術應用,成為當地一大富民産業。目前該鎮有蟹塘1.8萬畝,養殖戶千余名,年産值逾5千萬元。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