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來自貴州的“採山人”在黑龍江省塔河縣盤古鎮山林裏採摘山貨。
隨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各類山貨陸續進入成熟期,許多來自西南省份的“採山人”,踏上了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公益性“慢火車”,進入茫茫林海。
在“採山”高峰期,搭乘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綠皮車的“採山人”平均每天超過百人;整個採摘山貨季,他們人均收入近萬元。
20餘年來,這列穿行在大興安嶺腹地的“慢火車”,已成為聯接西南山區與東北林海的“增收紐帶”。
新華社發(徐率攝)pagebreak
8月27日,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6245次公益性“慢火車”停靠在黑龍江省塔河縣的盤古站(無人機照片)。
隨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各類山貨陸續進入成熟期,許多來自西南省份的“採山人”,踏上了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公益性“慢火車”,進入茫茫林海。
在“採山”高峰期,搭乘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綠皮車的“採山人”平均每天超過百人;整個採摘山貨季,他們人均收入近萬元。
20餘年來,這列穿行在大興安嶺腹地的“慢火車”,已成為聯接西南山區與東北林海的“增收紐帶”。
新華社發(徐率攝)pagebreak
8月27日,在黑龍江省塔河縣盤古鎮山貨收購點,來自貴州的“採山人”將採摘的山貨倒入筐中以便稱重。
隨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各類山貨陸續進入成熟期,許多來自西南省份的“採山人”,踏上了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公益性“慢火車”,進入茫茫林海。
在“採山”高峰期,搭乘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綠皮車的“採山人”平均每天超過百人;整個採摘山貨季,他們人均收入近萬元。
20餘年來,這列穿行在大興安嶺腹地的“慢火車”,已成為聯接西南山區與東北林海的“增收紐帶”。
新華社發(徐率攝)pagebreak
8月28日,在古蓮開往加格達奇的6246次公益性“慢火車”上,來自貴州的“採山人”(左二)與列車長合影留念。
隨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各類山貨陸續進入成熟期,許多來自西南省份的“採山人”,踏上了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公益性“慢火車”,進入茫茫林海。
在“採山”高峰期,搭乘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綠皮車的“採山人”平均每天超過百人;整個採摘山貨季,他們人均收入近萬元。
20餘年來,這列穿行在大興安嶺腹地的“慢火車”,已成為聯接西南山區與東北林海的“增收紐帶”。
新華社發(徐率攝)pagebreak
8月28日,在古蓮開往加格達奇的6246次公益性“慢火車”上,來自雲南的“採山人”透過車窗拍攝大興安嶺林區景色。
隨着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各類山貨陸續進入成熟期,許多來自西南省份的“採山人”,踏上了加格達奇開往古蓮的公益性“慢火車”,進入茫茫林海。
在“採山”高峰期,搭乘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綠皮車的“採山人”平均每天超過百人;整個採摘山貨季,他們人均收入近萬元。
20餘年來,這列穿行在大興安嶺腹地的“慢火車”,已成為聯接西南山區與東北林海的“增收紐帶”。
新華社發(徐率攝)